《统计学》教学视频

  • 名称:《统计学》教学视频
  • 分类:考研数学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3/7/31 15:34:48

统计学是金融学专业基础修课。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

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

学生ᨀ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

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ᨀ供依据和参考。 

《统计学基础》是高等理工科院校的数学基础课程之一。通过统计学中数据收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

掌握运用统计基本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统计整理,通过统计学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数据分析、搜索算法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的数

学模型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s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mathematics in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data collection in statistics, students can

preliminarily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statistic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statistical

sort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hypothesis tes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can initially have the ability

of data analysis and search algorithm design, Cultivate students to appl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elf-study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pirit of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能掌握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数据的描述。

课程目标 2:理解正态总体抽样分布的定义及性质,并会查表计算;能运用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抽样的分

布,对所研究的随机变量的分布进行推断。

课程目标 3:会求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能利用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简单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4:能够利用假设检验思想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分析工程问题中的简单假设检验问题,并得到

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5:能够利用回归分析原理,对工程中出现的数据进行线性相关度分析;相关度比较高的数据建

立线性回归方程数学模型、估计标准误差。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统计学是系统的论述社会经济统计现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一门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统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统计活动的主要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工作,自主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结合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独立完成统计分析报告。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科的性质、特点等;掌握统计学常用概念。

教学重点:统计学中的常用概念。

教学难点:指标与标志的区别,标志的两种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学和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学的产生 二、统计学的主要学派观点分析

第二节 统计学的性质

一、统计的三种涵义 二、统计学的特点

第三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统计工作的过程

第四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思考题:

1、主要的统计学派有哪些?各有何观点?2、统计学的特点有哪些?3、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标志分哪两种类型?举例说明。

第二章 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掌握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等。

教学重点: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及调查方案设计。

教学难点: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二、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统计报表

一、统计报表的意义与作用 二、统计报表的种类 三、统计报表制度

第四节 专门调查

一、普查定义、特点、适用范围 二、重点调查定义、特点、适用范围 三、典型调查定义、特点、适用范围 四、抽样调查定义、特点、适用范围

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2、试述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3、如何理解多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三章 统计整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内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及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表的基本格式等。

教学重点:统计分组的依据、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表的构成。

教学难点: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念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 四、统计分组的分类

第三节 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二、组距数列的编制 三、累计次数分布 四、次数分布的类型

第四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作用 二、统计表的结构 三、统计表的种类 四、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1、试述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基本步骤。2、什么是分配数列、变量数列、品质数列?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有何差别?3、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其分布特征如何?各举一例说明之。4、简述统计表编制的规则和要求。

第四章 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掌握简单、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运算,简单、加权调和平均指标的运算;掌握相对指标的六种类型及各自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掌握变异指标的种类及每各类型的应用范围与计算。

教学重点:简单、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标、调和平均指标的运算;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中位数、众数、变异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教学难点:调和平均指标与算术平均指标的区别;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组距式变量数列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变异指标的运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计划完程度、比较、比例、结构、强度、动态相对指标) 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简单、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三、简单、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第四节 位置平均数

一、位置平均数的种类及特点 二、众数的定义及运算 三、中位数的概念及运算 四、各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标志变异度

一、标志变动度的意义和作用 二、全距概念、特点 三、四分位差的计算 四、平均差的意义与计算 五、标准差的意义与计算 六、离散系数的意义与计算

思考题:

1、试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它在统计研究中的作有?2、相对指标有哪几种?如何计算?其特点作用如何?3、什么是平均指标?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如何分类?4、如何选择权数来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5、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关系如何?什么情况下应计调和平均数?6、什么是众数和中位数?两者各有何特点?如何运用?它们与算术平均数有何关系?7、什么是全距、标准差、平均差?

第五章 动态数列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动态数列的基本概念,掌握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及速度指标;理解动态数列的长期趋势的定量分析法;会运用有关理论进行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

教学重点: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及速度指标;动态数列的长期趋势的定量分析法;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

教学难点:时点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指标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最小二乘法应用;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态数列的编制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 二、平均发展水平概念与运算 三、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一、发展速度的定义、种类、运算 二、增长速度的定义、种类及运算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及运算(水平法、累计法)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

一、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的意义 二、间隔扩大法 三、移动平均法 四、最小二乘法(直线方程法、对数趋势法、二次曲线法、三次曲线法)的应用

第五节 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

一、按月平均法 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思考题:

1、时间数列分析的意义?它与变量数列有何不同?2、怎样区别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由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有何不同?如何运用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来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3、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各有哪些?各分析什么问题?如何计算?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累计法有何不同?如何应用?5、为什么要研究长期趋势?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6、最小二乘法的主要优点及应用条件是什么?7、季节变动测定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第六章 统计指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运算;理解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运用;会应用指数体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教学重点: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运算,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指数体系的编制及使用

教学难点: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运算;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解;指数体系的编制及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

一、指数的概念 二、指数的作用 三、指数的种类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运算(拉氏、派氏指数)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运算(拉氏、派氏指数) 三、其他形式的综合指数概念(马——艾指数、费雪指数)

第三节 平均指标指数

一、平均指标指数的基本形式(加权算术平均、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二、平均指标指数的应用

第四节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一、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解的形式 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分解的一般公式 三、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析

第五节 指数体系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三、指数体系中的因素推算

思考题:

1、何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试举例区别之2、编制总指数的形式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3、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或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怎样确定同度量因素?它有什么作用?4、什么是平均数指数?它和综合指数有什么关系?应如何应用?5、什么是指数体系?为什么要研究指数体系?在指数体系中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6、什么是因素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应如何进行分析?7、在平均指标的变动分析中,为何要计算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它们各说明什么问题?

第七章 抽样调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基本内容,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根据平均误差进行总体的区间估计;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机械抽样等不同随机抽样的特点,并会进行相应的总体区间估计。

教学重点:抽样的平均误差,极限误差、全及指标的推断、必要样本数目的确定

教学难点:抽样的平均误差,极限误差、全及指标的推断、必要样本数目的确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意义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全及总体及抽样总体的概念 二、全及指标及抽样指标的概念 三、抽样方法及样本可能数目的确定 四、抽样调查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抽样平均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二、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三、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 四、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 全及指标的推断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可信度

第五节 抽样方案设计

一、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简单随机抽样 三、类型抽样 四、机械抽样 五、整群抽样 六、多阶段抽样

第六节 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

一、确定抽样单位数的意义和原则 二、确定抽样单位数的依据 三、确定抽样单位数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