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构造是汽车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主要研究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课程地位
这门课程在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后续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撑。同时,它也是理解汽车整体构造和运行原理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技术。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类型,包括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和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理解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应用场景。
掌握发动机各个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的组成部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例如,能详细说出曲柄连杆机构中活塞、连杆、曲轴的结构形状和相互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如动力性指标(功率、扭矩等)、经济性指标(燃油消耗率等)和排放性指标,理解发动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汽车发动机维修工具和量具,如扳手、卡尺、千分尺等,能够进行发动机零部件的拆卸、检查和装配操作,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
能够读懂汽车发动机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理解图纸上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信息,为发动机的维修和零部件更换提供依据。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故障进行初步诊断的能力,通过观察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异响、抖动、冒烟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和部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因为发动机构造复杂,维修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激发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积极探索新技术。
三、课程内容
发动机总体构造与类型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描述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和起动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工作方式。
分类介绍发动机的类型,如按活塞运动方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和旋转活塞式发动机;按燃料类型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新能源发动机(如天然气发动机、乙醇发动机等);按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按气缸数目分为单缸发动机、双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等,比较不同类型发动机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曲柄连杆机构
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功用,包括活塞组、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其主要功能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转变为曲轴的旋转动力。
详细介绍活塞组的结构,如活塞的顶部、头部和裙部的形状和作用,活塞环(气环和油环)的类型、安装位置和密封原理。
阐述连杆组的结构,包括连杆小头、连杆大头和杆身的结构特点,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的连接方式,连杆大头与曲轴的连接方式(如整体式、分开式等)。
描述曲轴飞轮组的结构,如曲轴的结构(主轴颈、连杆轴颈、平衡重等)和工作原理,飞轮的作用(储存能量、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等)。
配气机构
介绍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发火顺序,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新鲜混合气(汽油发动机)或空气(柴油发动机)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及时排出气缸。
讲解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气门组(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等)和气门传动组(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等)的结构和相互配合关系。
介绍配气定时和气门间隙的概念,讲解配气定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气门间隙。
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介绍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供给合适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
讲解系统的组成,包括燃油箱、燃油滤清器、燃油泵、喷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节气门等部件,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介绍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工况下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如怠速工况、中等负荷工况、全负荷工况和加速工况等。
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讲解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是将柴油以高压喷入气缸,与压缩空气混合并自行着火燃烧。
介绍系统的组成,包括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主要部件,以及高压共轨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描述柴油发动机喷油提前角的概念和调整方法,以及喷油规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冷却系统
介绍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防止发动机过热或过冷。
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水冷式冷却系统(散热器、水泵、节温器、冷却风扇等)和风冷式冷却系统(散热片、风扇等)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介绍冷却液的种类和性能要求,以及冷却系统的维护要点,如冷却液的更换周期、散热器的清洗等。
润滑系统
介绍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减少发动机各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冷却和清洁摩擦表面,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讲解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油底壳等主要部件,以及润滑油的循环路线。
介绍润滑油的种类和性能指标,如粘度、抗氧化性、抗磨损性等,以及如何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
介绍点火系统的功用是在规定的时刻产生足够能量的电火花,点燃汽油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讲解传统点火系统(如触点式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系统(如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分电器(传统点火系统)、点火控制器等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点火提前角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起动系统
介绍起动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自行运转状态。
讲解起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起动机、蓄电池、起动继电器等部件,以及起动机的结构(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工作过程。
介绍发动机起动困难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