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 涵,号涤生,清湘乡县荷叶塘人。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太平天国运动时,他组建湘军,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主要成就】

  政治

  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的所作所为,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军事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丰富,极显过人之处,影响了好几代人。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

  文化

  文学: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思想学术: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它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

    书法: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其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是整个清代的典范。

【读书育人】

  曾国藩不仅学识渊博、文武兼备、位列三公及拜相封侯,教育孩子也别具一格、卓有成效。1859年,戎马征战中的曾国藩给小儿子曾纪鸿写下家书:“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纵观其著述和书信,可以看出他成功育儿、树立良好家风的道理所在:一是读书明理、学会做人,要求孩子读书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二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认为玉不磨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娇惯放纵;三是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及包容他人;四是以孝为先、以和为贵,百善孝为先,孝乃为人之本,和乃兴家、兴国之本,和睦共处,则万事兴隆;五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改变孩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曾国藩继承发扬儒家教育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曾氏家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