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这份 25 考研政治《精讲精练》课程目录以 马原、思法、史纲 三大核心模块为框架,按 “考点拆解 + 课后习题” 的逻辑编排,覆盖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点,适合基础阶段系统学习。以下是模块化重点讲解、学习策略及提分技巧,适配 25 考研应试需求:

一、课程核心模块与重点考点拆解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 逻辑为王,理解先行

马原是考研政治中理论性最强、最需要逻辑推导的模块,课程按 “导论 + 7 章” 展开,考点密集且抽象,重点在 “理解原理 + 应用分析”。

章节 核心考点(高频命题区) 考查形式与学习重点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选择题为主,重点记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

第一章 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规律) 选择题 + 分析题高频区!矛盾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分析题核心,需结合案例理解。

第二章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选择题为主,区分 “社会存在”(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与 “社会意识”,牢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选择题难点区,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绝对 / 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的划分(不变 / 可变资本)。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 结合时政考查!重点掌握垄断组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 + 消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选择题为主,记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

第六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选择题,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重点是 “两个必然” 与 “两个决不会” 的关系。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衔接毛中特,课程未完全列出)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学习技巧:

用 “逻辑框架图” 串联知识点(如 “物质→实践→认识→真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更替”),避免孤立记忆;

难点(如矛盾规律、剩余价值)结合课程例题拆解,课后习题必做,通过题目反向巩固原理;

分析题答题模板:“原理 + 材料分析 + 总结”,比如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某一社会问题,先答原理,再结合材料找对应案例。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法)—— 记忆为主,兼顾应用

思法模块课程按 “绪论 + 6 章” 展开,内容贴近现实,分为 “思想道德” 和 “法治” 两部分,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部分章节涉及分析题(如理想信念、道德修养)。

章节 核心考点 考查形式与学习重点

绪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选择题,记忆 “思想道德为法治提供思想指引,法治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章 理想信念(理想的内涵、分类,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与途径) 选择题 + 分析题,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担当” 等时政热点,准备素材(如袁隆平、张桂梅案例)。

第二章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 高频考点!爱国主义是核心,记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文化等),区分 “爱国” 与 “狭隘民族主义”。

第三章 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评价) 分析题可能涉及,掌握 “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核心”,答题时结合 “奉献社会” 案例。

第四章 道德修养(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选择题为主,记忆传统美德的内涵(仁爱共济、谦敬礼让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

第五章 法治观念(法治的内涵、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 结合时政考查,记忆全面依法治国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等原则。

第六章 法律基础(宪法、民事权利、行政法、刑法等基本法律常识) 选择题高频区,重点记忆宪法的地位、民事权利(物权、债权、人格权)、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

学习技巧:

思法记忆性内容多,可采用 “关键词口诀”(如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口诀 “体系 + 国家”);

道德部分结合现实案例理解(如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法治部分关注近年热点案件(如民法典相关案例),增强记忆;

课后习题重点做选择题,分析题可积累通用素材(如青年理想、道德实践),避免死记硬背。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 时间为轴,线索串联

史纲是 “以史为鉴” 的模块,课程按 “导论 + 10 章” 展开,以时间顺序为核心,串联 “侵略与反抗、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 三条主线,考查形式为选择题 + 分析题(高频考查党史相关内容)。

章节 核心考点(高频命题区) 考查形式与学习重点

导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 年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选择题,记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第一 - 三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选择题为主,重点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帝制)与局限性(未彻底反帝反封建)。

第四 - 七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分析题高频区!重点:①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②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③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第八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选择题,记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 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时期的成就与教训。

第九 - 十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 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代成就 结合时政考查!重点: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开端);②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

学习技巧:

画 “时间轴思维导图”,按 “1840-1919-1949-1978 - 至今” 分段,标注关键事件、人物、意义,避免混淆;

史纲分析题核心逻辑:“历史必然性”(如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取得革命胜利”“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历史必然选择”),答题时结合 “国情 + 党的领导 + 人民支持” 三点展开;

课后习题重点做 “事件排序题”“意义类选择题”,通过题目强化时间线记忆。

二、25 考研政治《精讲精练》学习策略(分阶段规划)

1. 基础阶段(现在 - 2024 年 12 月):通读课程 + 搭建框架

跟随课程逐章学习,重点听马原的原理拆解、史纲的时间线梳理,思法的核心概念讲解;

每学完一章,用思维导图总结核心考点(如马原第一章画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框架,史纲第四章画 “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事件” 时间轴);

做完对应章节的课后习题,错题标注 “知识点漏洞”(如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混淆”“某历史事件意义记忆不全”),及时回看课程补漏。

2. 强化阶段(2025 年 1-4 月):聚焦重点 + 刷题强化

重点攻克马原分析题高频考点(矛盾规律、实践与认识、唯物史观)、史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法的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

搭配《1000 题》等习题集,按模块刷题(如集中刷马原选择题、史纲分析题),总结答题技巧(如马原分析题 “原理定位法”、史纲分析题 “时间线定位法”);

结合时政热点,补充相关知识点(如 2024 年重大会议、历史纪念日,对接史纲、思法考点)。

3. 冲刺阶段(2025 年 5-12 月):背诵 + 模拟演练

背诵核心考点(如马原原理、思法道德规范、史纲重大事件意义),使用 “关键词记忆法”(如史纲中 “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实事求是” 等高频关键词);

做历年真题和模拟卷(如肖八、肖四),按考试时间模拟答题,训练分析题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分点作答、原理 + 材料结合);

查漏补缺,针对错题对应的知识点,回看课程相关章节,强化记忆。

三、提分关键技巧

模块差异化对待:

马原:少记忆、多理解,通过例题和习题巩固逻辑;

思法:多记忆、少理解,重点记核心概念和规范;

史纲:多梳理、少死记,用时间线和线索串联知识点。

重视课后习题:课程配套的课后习题是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做完后不仅要核对答案,还要回归课程找到对应考点,明确 “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避免同类错误重复出现。

时政与考点结合:考研政治时政性极强,学习时要主动对接热点(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大政策、历史纪念日),比如史纲中 “改革开放” 可对接 “2024 年改革开放 46 周年”,思法中 “爱国主义” 可对接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等热点。

分析题答题规范:

分点作答(用①②③标注),逻辑清晰;

先答核心原理 / 考点,再结合材料分析(材料原文可概括引用,避免大段抄袭);

结尾总结升华(如 “综上所述,我们应坚持 XX 原理,践行 XX 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