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与目的
《自然地理学》是集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学、生态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内容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分章节介绍各个圈层的物质组成、形成规律、运动特征及空间分布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用以指导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达到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学科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为后期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目标1: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标2: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复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
目标3: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有较好的科学研究修养;能针对特定需求合理地确定复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的设计目标;
目标4: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等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能在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目标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分析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权重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毕业要求权重
目标1: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0.10
1.1 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领域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复杂工程问题
0.10
目标2: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0.15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领域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复杂工程问题
0.15
目标3: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有较好的科学研究修养
0.15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领域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复杂工程问题
0.15
目标4: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等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能在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0.30
2.1 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识别和判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能对问题进行有效分解
0.10
2.2能运用专业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个复杂水文水资源问题的影响因素,并论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0.20
目标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0.30
12.1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0.10
2.2能运用专业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个复杂水文水资源问题的影响因素,并论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0.20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
课程章节
学时数
支撑课程目标
绪论
1
目标3
第1章 地球
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地球的运动
1-4 地理坐标
1-5 地球的圈层构造
1-6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5
目标1、3、5
第2章 地壳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
2-1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2-1火山与地震
4
目标1、3、4、5
第3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3-1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3-2大气水分和降水
3-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3-4气候的形成
3-5气候变化
6
目标3、4
第4章 海洋和陆地水
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4-2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4-3 节 海水的运动
4-4 海平面变化
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4-6 河流
4-7 湖泊与沼泽
4-8 地下水
4-9 冰川
4
目标1、3、4
第5章 地貌
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5-3 流水地貌
5-4 喀斯特地貌
5-5 冰川与冰缘地貌
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5-7 海岸与海底地貌
5-8 火山地貌
6
目标1、3、4
第6章 土壤圈
6-1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6-2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6-3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6-4 土壤类型特征
6-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之间的参比
6-6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
目标1、3、4
第7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7-1 地球上的生物界
7-2 生物与环境
7-3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7-4 生态系统
2
目标1、4
第8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8-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8-3 自然区划
8-4 土地类型研究
8-5 人地关系研究
6
目标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