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中南大学精品课程视频

  • 名称:结构力学-中南大学精品课程
  • 分类:建筑工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3/8/8 18:45:29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杆系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结构位移计算,影响线,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矩阵位移法以及结构的动力计算。
 
结构力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土建、路桥、水利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一方面它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的基础。结构力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近年来,课程组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建立了"和谐教学模式"、"立体化教材建设"和"有效教学质量检测"三足鼎立的结构力学现代化教学体系。
 
    (1)和谐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立了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指导网上浏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学教和谐"的教学模式。
    (2)立体化教材建设
    出版了自编教材、自编教学参考书,制作了与讲授教材配套的网络版教案、课件、解题指导、习题答案库等,初步形成了立体化教材系统。
    (3)有效教学质量检测体系的完善
    在接受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同时,从保证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两个方面入手,完善了课程质量检测体系。
 
结构力学是一门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这部中南大学结构力学视频教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质教程,认真观看您一定可以从中获益很多。
 
  研究在工程结构(所谓工程结构是指能够承受和传递外载荷的系统,包括杆、板、壳以及它们的组合体,如飞机机身和机翼、桥梁、屋架和承力墙等。)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的规律;分析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工程结构,为工程设计提供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确定工程结构承受和传递外力的能力;研究和发展新型工程结构。
 
  观察自然界中的天然结构,如植物的根、茎和叶,动物的骨骼,蛋类的外壳,可以发现它们的强度和刚度不仅与材料有关,而且和它们的造型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工程结构就是受到天然结构的启发而创制出来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要做到用料省、重量轻.减轻重量对某些工程尤为重要,如减轻飞机的重量就可以使飞机航程远、上升快、速度大、能耗低。
 
  19世纪中出现了许多结构力学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法国的纳维于1826年提出了求解静不定结构问题的一般方法。从19世纪30年代起,由于要在桥梁上通过火车,不仅需要考虑桥梁承受静载荷的问题,还必须考虑承受动载荷的问题,又由于桥梁跨度的增长,出现了金属桁架结构。   从1847年开始的数十年间,学者们应用图解法、解析法等来研究静定桁架结构的受力分析,这奠定了桁架理论的基础。1864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创立单位载荷法和位移互等定理,并用单位载荷法求出桁架的位移,由此学者们终于得到了解静不定问题的方法。
 
  基本理论建立后,在解决原有结构问题的同时,还不断发展新型结构及其相应的理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学者们对船舶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力学研究,并研究了可动载荷下的梁的动力学理论以及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方面的问题。
 
  20世纪初,航空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对薄壁结构和加劲板壳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以及对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同时桥梁和建筑开始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对钢架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在1914年德国的本迪克森创立了转角位移法,用以解决刚架和连续梁等问题。后来,在20~30年代,对复杂的静不定杆系结构提出了一些简易计算方法,使一般的设计人员都可以掌握和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