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精品课程视频

  • 名称: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精品课程视
  • 分类:建筑工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3/6/12 20:22:38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各方向的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岩土工程(081401)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位课程。其中《土力学》又是学生考研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前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两门主干课程《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土力学》是专业基础课,《基础工程》是专业课,在高校,教学计划一般都按土木工程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拟定的大纲和课时设置,《土力学》56课时,基础工程56课时,两门课程计划课时应为112。
 
1、改革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将课程组教授的相关专著引入教材体系,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2、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工程案例分析,通过专题报告和工程参观等介绍最新工程应用进展,采用大作业与工程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加深知识理解 通过室内实验与分析讨论,深刻理解土力学基本理论模型及其参数的物理力学意义,培养较好的土力学评判能力。
 
一、些基本概念
  土:土是岩石风化产物或再经各种地质作用搬运、沉积而成的。土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和气体所填充,所以,土是一种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的三相体系。在建筑物设计前,必须对建筑场地土的成因、工程性质、地下水状况和场地的工程地质等进行评判,密切结合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就是基础。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基础应埋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进入持力层,即基础的埋置深度。按照基础的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的共同作用和施工条件,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土力学的发展简史
  本学科理论基础的发端,始于18世纪兴起厂工业革命的欧洲。那时,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工场手工业转变为近代大工业,建筑的规模扩大了。为了满足向国内外扩张市场的需要,陆上交通进入了所谓“铁路时代。”因此,最初有关土力学的个别理论多与解决铁路路基问题有关。 
 
l773年,法国的C.A.库伦(Coulomb)根据试验创立了著名的砂土抗剪强度公式。提出了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的滑楔理论。 
 
        90余年后英国的W.朗肯(Rankine,1869)又从另一途径提出了挡土墙土压力理论。这对后来土体强度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法国J.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1885)求得了弹性半空间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的理论解答。瑞典W费尔纽斯(Fellenius,1922)为解决铁路塌方问题作出了土坡稳定分析法。这些古典的理论和方法,直到今天,仍不失其理论和实用的价值。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研究者承继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实践经验,为孕育本学科的雏形而作出贡献。1925年K.太沙基(Terzaghi)归纳发展了以往的成就,发表了土力学(Erdbaumechanik)一书。接着,这些比较系统完整的科学著作的出现,带动了各国学者对本学科各个方面的探索。从此,上力学及地基基础就作为独立的科学而取得个断的进展。 
 
三、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
        地基及基础课程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几个学科领域,所以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学习时应该突出重点,兼顾全局。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要求出发,学习本课程时,应该重视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培养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能力;必须牢固地掌握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基本原理,从而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建筑结构理论和施工知识,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