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读组合体视图
- 绪论
- 绪论
- 绪论
- 绪论
- 绪论
- 投影的基本知识
- 1.1点的两面投影
- 1.2点的三面投影
- 1.3直线的投影
- 1.3直线的投影
- 1.3直线的投影
- 1.3直线的投影
- 1.4平面的投影
- 1.4平面的投影
- 2.1平行问题
- 2.2相交问题
- 2.2相交问题
- 2.3垂直问题
- 3.1换面法的原理
- 3.2换面法的基本问题
- 3.2换面法的基本问题
- 3.3换面法的应用
- 3.3换面法的应用
- 4.1棱柱的投影及其截切
- 4.1棱柱的投影及其截切
- 4.2棱锥的投影及其截切
- 4.2棱锥的投影及其截切
- 4.3圆柱的投影及其截切
- 4.3圆柱的投影及其截切
- 4.4圆锥的投影及其截切
- 4.4圆锥的投影及其截切
- 4.4圆锥的投影及其截切
- 4.5球的投影及其截切
- 4.6其他回转体的截切
- 4.7立体的相贯线
- 4.7立体的相贯线
- 4.7立体的相贯线
- 4.7立体的相贯线
- 4.7立体的相贯线
- 4.7立体的相贯线
- 5.1组合体的基本知识
- 5.2画组合体视图
- 5.2画组合体视图
- 5.3读组合体视图
- 5.3读组合体视图
- 5.3读组合体视图
- 5.4课堂教学
- 6.1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
- 6.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 6.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 7.1 视图
- 7.1 视图
- 7.1 视图
- 7.2 剖视图
- 7.2 剖视图
- 7.2 剖视图
- 7.3 断面图
- 8.1 螺纹
- 8.1 螺纹
- 8.2螺纹紧固件
- 8.3键联结与销连接
- 8.4齿轮
- 9.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 9.2典型零件
- 9.3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与尺寸分析
- 9.4零件的表面结构
- 9.5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代号及标注方法
- 9.6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及其标注方法
- 9.7几何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方法
- 10.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 10.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 10.3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 10.4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机械制图基础
一、制图规范与工具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如图纸幅面尺寸(A0、A1、A2、A3、A4 等)有明确规定,绘图比例选取要恰当,既能清晰展示机件结构又便于图纸绘制与阅读。尺寸标注更是重中之重,需符合规范要求,包括尺寸线、尺寸界线、箭头样式、数字写法等,确保尺寸信息准确无误传达。
绘图工具:掌握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工具的使用技巧。丁字尺用于绘制水平线,与三角板配合可画出各种角度的直线;圆规用于绘制圆及圆弧,调节半径精准度至关重要;分规可用于等分线段、量取尺寸,操作时需保证精度。同时,随着技术发展,了解计算机绘图软件(如 AutoCAD)的基本操作界面与绘图命令,为数字化绘图奠基。
二、投影原理
投影法分类:中心投影法类似人眼观察物体,投影大小随物体与投影中心距离变化,常用于绘制透视图,增强立体感,但尺寸度量性差;平行投影法又分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正投影法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能真实反映物体形状与尺寸,是机械制图主流投影方法,斜投影法常用于绘制轴测图,兼顾立体感与部分尺寸度量性。
点、线、面投影:点的投影是线、面投影的基础,依据投影规律确定点在不同投影面(如正投影面 V、水平投影面 H、侧投影面 W)上的投影坐标。直线投影要掌握不同位置直线(如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真实性、类似性等,以此判断直线空间位置。平面投影同样,根据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分析其投影形状与特性,为后续复杂机件投影分析做铺垫。
三、基本体的投影
棱柱与棱锥:棱柱(如三棱柱、四棱柱等)投影关键在于确定底面形状在投影面上的反映以及棱线的投影方向与长度,依据正投影特性绘制其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展现其形状特征;棱锥(如三棱锥、四棱锥等)重点关注顶点投影位置,结合底面投影与棱线走向,准确画出三视图,注意棱线的可见性判断。
圆柱、圆锥与圆球:圆柱投影时,圆柱面在与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积聚为圆,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反映为矩形,绘制三视图要把握轴线位置与投影关系;圆锥投影,圆锥面在与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为圆及圆心,在其他投影面上为三角形,需注意圆锥顶点投影与母线投影的处理;圆球无论从哪个方向投影均为等径圆,要明确不同投影面上圆的中心线位置。
四、组合体的视图表达
组合形式:组合体由基本体叠加、切割或综合形成。叠加型组合体分析各基本体相对位置与连接关系,绘制视图时注意结合面处图线变化;切割型组合体找准切割平面位置与切割顺序,依据截交线投影规律绘制视图;综合型组合体融合二者特点,需细致拆解分析。
视图选择与绘制:合理选择主视图方向,遵循形状特征原则、工作位置原则等,使主视图最大程度展现组合体结构形状。绘制时先打底稿,用轻线勾勒各基本体投影轮廓,再逐步细化,处理好表面交线、相贯线(两回转体相交产生),最后加深图线,标注尺寸,确保视图完整、清晰、准确。
五、轴测图
轴测图原理与分类:轴测图基于平行投影原理,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图形。分为正等轴测图(投影线垂直投影面,三轴间夹角均为 120°)和斜二轴测图(投影线倾斜投影面,常用于表达某一方向形状复杂、尺寸要求精确的物体),各有适用场景。
轴测图绘制:绘制正等轴测图时,先确定物体坐标轴在轴测投影面上的位置,根据轴向伸缩系数(正等轴测图三轴伸缩系数相同)将物体各顶点坐标转换为轴测坐标,连接顶点绘制图形,注意可见性与图线虚实;斜二轴测图绘制类似,但要依据其特定的伸缩系数与投影特性,重点突出特定方向的形状表达。
六、机件的表达方法
视图:除基本的三视图外,还有向视图(自由配置的视图,需标注投射方向)、局部视图(用于表达机件局部形状,可减少绘图工作量)、斜视图(用于表达机件倾斜部分真实形状,转正绘制时需标注),依据机件结构灵活选用,确保表达清晰简洁。
剖视图:当机件内部结构复杂时,采用剖视图。全剖视图用于表达内部结构对称且外形较简单的机件;半剖视图兼顾内外结构,适用于对称机件;局部剖视图灵活展示局部内部结构,绘制时需确定剖切位置、剖切范围,注意剖面线绘制规范(方向、间隔一致)及剖切符号标注。
断面图:分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用于清晰展示机件某一部位断面形状)和重合断面图(画在视图内,通常用于不影响视图清晰且断面形状简单的情况),掌握其绘制要点与适用场合。
七、标准件与常用件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螺纹按牙型分为三角形、梯形等,掌握螺纹规定画法,如外螺纹大径画粗实线、小径画细实线,内螺纹反之,注意螺纹终止线绘制。螺纹紧固件(螺栓、螺母、垫圈等)连接画法有标准规定,依据连接形式(如普通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准确绘图,标注规格尺寸。
键连接与销连接:键用于连接轴与轮毂,传递扭矩,掌握平键、半圆键等的画法及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标注键槽尺寸;销用于定位或连接,了解圆柱销、圆锥销的画法及装配要求,确保连接准确表达。
齿轮、轴承与弹簧:齿轮绘制重点在齿形表达,常用简化画法,依据模数、齿数等参数绘制,标注分度圆、齿顶圆等尺寸;滚动轴承按规定画法或特征画法绘制,体现其结构与尺寸;弹簧根据类型(如圆柱螺旋弹簧),按规定的外形轮廓与节距等绘制,标注相关尺寸。
学习机械制图基础需理论结合实践,多绘图、多分析、多对比,逐步掌握这一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语言,为后续专业学习与工程设计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