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技术全攻略
一、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挑选适宜的草莓品种。例如,在北方较寒冷地区,可选择抗寒性强的 “全明星”“哈尼” 等品种;南方温暖湿润地区,“红颜”“章姬” 因其出色的口感和外观备受青睐,且产量可观。早熟品种能抢占市场先机,晚熟品种可延长供应期,合理搭配种植,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二、土壤准备
草莓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且呈弱酸性(pH 值 5.5 - 6.5)的土壤中。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约 20 - 30 厘米,打破板结层,改善土壤结构。
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000 - 5000 千克,搭配适量的过磷酸钙 50 - 100 千克、硫酸钾 20 - 30 千克,均匀撒施后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为草莓生长提供持久肥力。
三、种苗选择与定植
优先选用无病毒、根系发达、具有 3 - 5 片展开叶的健壮种苗。可通过正规种苗繁育基地购买,确保种苗质量。
定植时间因地区而异,北方多在春季 3 - 4 月,南方秋季 9 - 10 月较为合适。定植时,按照行距 20 - 30 厘米、株距 15 - 20 厘米进行栽植,每穴 1 株,深度以 “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为宜,保证根系舒展,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草莓生长需水量较大,但不耐涝。在生长初期,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发育;开花结果期,需水量增加,要确保充足供水,避免干旱影响果实发育;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防止根系腐烂。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精准控制水量。
施肥管理:除基肥外,还需适时追肥。在草莓萌芽期,追施氮肥为主的速效肥,促进植株生长;开花前,增施磷钾肥,提高花的质量和坐果率;果实膨大期,再次追施钾肥,搭配适量氮肥和磷肥,助力果实增大增甜。施肥时,遵循 “少量多次” 原则,避免浓肥烧根。
植株管理: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每株保留 10 - 15 片功能叶即可。
疏花疏果,在开花期去除弱花、小花,结果后疏去畸形果、病果、小果,保证养分集中供应优质果实,提高果实品质和单果重。
引蔓压蔓,对于匍匐茎,若作繁殖用,可选取健壮匍匐茎进行压蔓繁殖;若不用于繁殖,应及时摘除,避免消耗养分。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草莓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预防为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控制湿度。发病初期,可选用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可用腐霉利、异菌脲等化学药剂喷雾;炭疽病在高温高湿季节重点防控,用咪鲜胺、戊唑醇等药剂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虫害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等是草莓常见虫害。物理防治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蓟马,蓝板诱杀红蜘蛛;生物防治利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化学防治在虫害严重时,蚜虫可用吡虫啉、啶虫脒,红蜘蛛用阿维菌素、乙螨唑,蓟马用乙基多杀菌素等,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确保食品安全。
六、采收
草莓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一般以果实表面着色达到 80% - 90%,具有固有香气和风味时为采收适期。采收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此时果实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利于保鲜。用剪刀剪断果柄,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采后按大小、品质分级包装,尽快上市销售或冷藏保鲜。
掌握这些草莓种植技术要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优化,就能实现草莓的优质高产,收获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