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节《诗经&8226;关雎》
- 第02节《诗经&8226;蒹葭》
- 第03节《诗经&8226;采薇》
- 第04节《古诗十九首&8226;迢迢牵牛星》
- 第05节 曹操《短歌行》(其一)
- 第06节《敕勒歌》
- 第07节 陶渊明《饮酒》(其五)
- 第08节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 第09节 骆宾王《在狱咏蝉》
- 第10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第11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第12节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第13节 孟浩然《过故人庄》
- 第14节 王维《山居秋暝》
- 第15节 高适《燕歌行》
- 第16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第17节 王昌龄《出塞》(其一)
- 第18节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第19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第20节 李白《将进酒》
- 第21节 李白《送友人》
- 第22节 杜甫《登高》
- 第23节 杜甫《兵车行》
- 第24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第25节 白居易《长恨歌》
《古诗词鉴赏》采录上古至近代265位作家(上古歌谣、《诗经》、无名诗、民歌中的每首算一位作家所作)的诗、词作品337题,计400首。(唐诗宋词等因本套鉴赏丛书中有《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故不收。) 《古诗词鉴赏》所收作家的下限为辛亥革命,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以后者不收。 《古诗词鉴赏》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语,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析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患角;以赏析为重点,一般一作品一赏析,但也有数篇作品合而缀以一文的。选出的佳句以突出形式摆放,一目了然。还列有部分作者的逸闻。
以下是一些中国经典古诗的赏析:
《春望》—— 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依旧,可国家已沦陷,春天的长安城中却只有荒草丛生,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一片荒芜破败之景。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已经连续燃烧了三个月,在这种情况下,一封家书显得无比珍贵,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 “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 “恨别鸟惊心” 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将进酒》—— 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这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诗人开篇以黄河之水的一去不返,比喻人生的短暂,又以青丝变白发之快,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接着,诗人情绪一转,高呼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体现出其豪放洒脱的性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是诗人对自身才华和未来的自信与期许,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诗中还通过描写宴饮的欢乐场景,如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进一步强化了及时行乐的主题。然而,在这豪放的背后,诗人实则是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句,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愤懑宣泄而出,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不满。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复杂而深沉,句式长短错落,节奏明快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山居秋暝》—— 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季节,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清幽画面,明月与清泉相互映衬,一动一静,展现出山间景色的静谧与美好。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由景及人,通过竹林中的喧闹声和荷叶的晃动,引出了洗衣归来的女子和归舟的渔人,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由眼前的秋景联想到春天的芳华虽已逝去,但这秋天的山林同样迷人,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枫桥夜泊》—— 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多种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月亮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与诗人的愁绪相互交织,使诗人难以入眠。后两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以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进一步烘托出夜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钟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传入客船,更增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而生动,情景交融,是唐代羁旅诗中的名篇。
《静夜思》—— 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开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客居他乡的静夜之景,明月洒下清辉,诗人恍惚间将月光误认作霜,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又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低下头来,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通过这一抬头、一低头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眷恋与惆怅。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清新自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思乡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千古传诵的思乡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