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公基系统课

  • 名称:常识&公基系统课
  • 分类:公务员考试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5/6/11 21:35:33

常识 & 公基系统课介绍

课程定位

常识与公共基础知识(简称 “公基”)是各类公职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以及部分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本系统课旨在为备考学员提供全面、深入且高效的学习路径,帮助学员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应试能力。无论是初涉考公领域的新手,还是需要系统复习、查缺补漏的考生,本课程都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助力学员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课程目标

知识全覆盖:对常识与公基所涉及的众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科技、地理等进行系统梳理,确保学员无知识盲点,全面掌握核心考点。

深度理解:不仅要求学员记忆知识点,更注重对知识原理的剖析,帮助学员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应试能力提升:通过大量真题解析、模拟训练以及解题技巧传授,培养学员敏锐的题感,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提高答题速度与准确率,从容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

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分析思维、逻辑推理思维以及知识迁移能力,使学员在面对新题、难题时,能够迅速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突破口。

课程内容模块

(一)政治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论、历史观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如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科学研究成果等,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掌握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介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各理论的形成背景、核心内容、重大意义,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中共党史:以时间为线索,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会议(如党的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决策以及党的建设等内容。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让学员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领会党的初心与使命,同时把握在党史考查中的重要考点与命题规律。

(二)经济模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剖析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规律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如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帮助学员理解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微观经济: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企业行为等。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案例,如企业的定价策略、生产决策等,让学员掌握微观经济分析方法,理解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讲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等。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如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经济增长数据解读等,使学员了解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及宏观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法律模块

宪法:详细解读宪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宪法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等。重点讲解我国的国家制度(如国体、政体、选举制度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等内容,帮助学员树立宪法意识,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民法:系统介绍民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民法总则(民事主体、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等)、物权编(物权的种类、物权的设立、变更与消灭等)、合同编(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员掌握民法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与处理方式。

刑法:讲解刑法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刑罚种类等内容。结合常见的犯罪案例,如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贪污罪等,分析犯罪的认定标准和处罚依据,使学员了解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行政法:介绍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内容。通过分析行政机关的执法案例,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救济途径,帮助学员理解行政法在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意义。

(四)历史文化模块

中国古代史: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讲述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更替、秦始皇统一六国、赤壁之战、玄武门之变等)、政治制度演变(如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等)、经济发展(如农业技术进步、商业繁荣等)、文化成就(如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以及书法、绘画、建筑等艺术成就)。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让学员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近现代史:系统介绍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包括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如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让学员深刻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世界历史:简要介绍世界古代史(如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世界近代史(如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世界现代史(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帮助学员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影响。

文化常识: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古代称谓(如谦称、敬称、谥号、庙号等)、古代官职、科举制度、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古代文学常识(如古代文学体裁、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等)、古代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同时,介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西方文化中的宗教信仰、艺术流派、著名建筑等。通过对文化常识的学习,丰富学员的文化素养,提高对文化类题目的解题能力。

(五)科技地理模块

科技常识:介绍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包括古代科技成就(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西方古代的科学成就等)、近代科技革命(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现代科技前沿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讲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手机的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等,帮助学员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地理常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自然地理部分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如太阳系、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大气环流、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自然地理现象和规律。人文地理部分介绍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形成与发展、产业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地域文化与人口等内容。结合地图、图表等资料,帮助学员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提高学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特色

师资专业:授课教师均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常识与公基考试有深入的研究,能够精准把握考试重点、难点和命题趋势,为学员提供专业、权威的指导。

讲解细致:课程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举例、对比、图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理解和记忆。即使是基础薄弱的学员,也能轻松跟上教学进度。

案例丰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经济知识时,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案例来阐述经济原理;在讲解法律知识时,通过真实的法律案例帮助学员理解法律条文的应用。这些案例不仅有助于学员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动性强:课程设置了多种互动环节,如在线答疑、讨论区交流、课后作业点评等,方便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同时还能从其他学员的观点和经验中获得启发,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资料完善:为学员提供丰富、完善的学习资料,包括详细的课程讲义、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真题集、模拟题集等。这些资料不仅方便学员在课堂上学习,还能帮助学员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通过对学员的学习进度、答题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教师能够了解学员的学习薄弱环节,为学员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学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课程受众与收获

(一)适用对象

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常识与公基是行测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可有效提升行测成绩。

备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人员,公基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见科目,本课程全面覆盖公基考点,助力学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三支一扶考试、社区工作者考试、军队文职考试等各类公职类考试,且考试内容涉及常识与公基的考生。

对知识积累有兴趣,希望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的广大学习者,本课程丰富的知识内容能够满足其学习需求。

(二)学习收获

知识层面:全面掌握常识与公基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知识,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应对各类考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能力层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提高答题速度与准确率。

心理层面: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系统学习和不断进步,学员在面对考试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减少焦虑情绪,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课程目录
党史:第1节-党史大事记梳理
党史:第2节-党的成立与第一次国民革命
党史:第3节-土地革命
党史:第4节-抗日战争
党史:第5节-解放战争
中特:第1节-前言
中特:第2节-邓、三、科(上)
中特:第3节-邓、三、科(下)
中特:第4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特:第5节-新思想科学体系(一)
中特:第6节-新思想科学体系(二)
中特:第7节-新思想科学体系(三)
中特:第8节-新思想科学体系(四)
中特:第9节-五位一体-经济
中特:第10节-五位一体-政治
中特:第11节-五位一体-文化
中特:第12节-五位一体-社会
中特:第13节-五位一体-生态
中特:第14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特:第15节-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中特:第16节-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中特:第17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马哲:前言
马哲:第1节-导论
马哲:第2节-马哲绪论
马哲:第3节-唯物论-物质
马哲:第4节-唯物论-意识
马哲:第5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马哲:第6节辩证法-联系
马哲:第7节-辩证法-发展
马哲:第8节-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
马哲:第9节-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
马哲:第10节-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哲:第11节-认识论-实践
马哲:第12节-认识论-认识
马哲:第13节-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哲:第14节-认识论-真理
马哲:第15节-唯物史观
经济:第1节-马政经-商品经济概述(上)
经济:第2节-马政经-商品经济概述(下)
经济:第3节-马政经-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
经济:第4节-市场经济理论(上)
经济:第5节-市场经济理论(下)
经济:第6节-微观-需求与供给(上)
经济:第7节-微观-需求与供给(下)
经济:第8节-微观-市场理论
经济:第9节-宏观目标-经济增长
经济:第10节-宏观目标-就业增加
经济:第11节-宏观目标-稳定物价
经济:第12节-宏观政策-财政政策
经济:第13节-宏观政策-货币政策
经济:第14节-宏观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经济:第15节-国际经济-汇率
经济:第16节-国际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组织
经济:第17节-附录-经济效应与经济名词
中国古代史:第1节-史前时代
中国古代史:第2节-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史:第3节-秦汉-秦朝
中国古代史:第4节-秦汉-西汉
中国古代史:第5节-秦汉-秦汉时期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史:第6节-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史:第7节-隋唐更迭
中国古代史:第8节-隋唐时期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史:第9节-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第10节-宋元时期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史:第11节-明清
科技:第1节-科技史-前科技革命时期
科技:第2节-科技史-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第3节-科技史-中国科技发展与科技奖项
科技:第4节-物理知识-改变生活的“力“
科技:第5节-物理知识-认识生活中的”光“
科技:第6节-物理知识-”电“和”热“就在身边
科技:第7节-物理知识-声学
科技:第8节-物理知识-现代物理学
科技:第9节-化学知识-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科技:第10节-化学知识-非金属、酸碱盐和化学反应
科技:第11节-生物医学知识-生物
科技:第12节-生物医学知识-人体
科技:第13节-生物医学知识-生活中的医学常识
科技:第14节-生物医学知识-超实用的居家知识
科技:第15节-高新技术-生物工程
科技:第16节-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
科技:第17节-高新技术-信息技术
科技:第18节-高新技术-中国的航空航天
科技:第19节-高新技术-高铁和大飞机
民法:第1节-民法前言
民法:第2节-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第3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第4节-监护
民法:第5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民法:第6节-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第7节-代理
民法:第8节-诉讼时效
民法:第9节-物权变动基本原理
民法:第10节-所有权(上)
民法:第11节-所有权(中)
民法:第12节-所有权(下)
民法:第13节-担保物权概述
民法:第14节-抵押权
民法:第15节-质权、留置权
民法:第16节-合同的订立
民法:第17节-合同权利义务的消灭
民法:第18节-违约责任
民法:第19节-准合同
民法:第20节-买卖合同
民法:第21节-赠与合同
民法:第22节-租赁合同
民法:第23节-借款合同
民法:第24节-保证合同
民法:第25节-侵权责任
行政法:第1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前言
行政法:第2节-行政法概述-概念、基本原则
行政法:第3节-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
行政法:第4节-行政法概述-行政行为
行政法:第5节-行政处罚(上)
行政法:第6节-行政处罚(下)
行政法:第7节-行政许可
行政法:第8节-行政强制
行政法:第9节-其他行政行为
行政法:第10节-行政诉讼法-(旧)行政复议
行政法:第11节-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
刑法:第1节-前言
刑法:第2节-刑法概述
刑法:第3节-犯罪与犯罪构成(上)
刑法:第4节-犯罪与犯罪构成(下)
刑法:第5节-犯罪排除事由
刑法:第6节-犯罪形态
刑法:第7节-共同犯罪
刑法:第8节-刑罚
刑法:第9节-量刑
刑法:第10节-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
刑法:第11节-信用卡诈骗罪
刑法:第12节-财产类犯罪
文学:第1节-诗歌-诗经、楚辞
文学:第2节-诗歌-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
文学:第3节-诗歌-唐宋诗歌
文学:第4节-宋词
文学:第5节-元曲、明清小说
文学:第6节-中医(上)
文学:第7节-中医(下)
文学:第8节-国画
文学:第9节-戏曲(上)
文学:第10节-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