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主旨
纪录片以纪实手法,聚焦 6 个爱尔兰普通家庭在金钱管理上的真实困境与改变,如月光族妈妈为女儿婚礼攒钱、负资产夫妻面临房贷房租双重压力等 。通过理财专家给出实用省钱建议、行为学专家用实验揭示消费心理,引导观众反思消费习惯与理财观念,学会理性掌控金钱,让其为生活服务。
亮点内容
真实家庭案例
月光族家庭:一位女性想攒钱给女儿办婚礼却月光,因常吃外卖、买名牌食品、借高利贷,理财顾问建议她减少外卖、换平价替代、转贷银行,最终成功攒钱 。
负资产家庭:夫妻因工作变动,需还老家房贷又要交异地房租,且当地房价崩溃致老家房子成负资产(原价 25 万,变卖仅值 13 万 ),后通过停止无节制买孩子衣服、妻子集中管钱记账、丈夫在家吃饭并搬回原房子开车上班等方式,缓解经济压力,也认清买房非刚需 。
无退休金家庭:60 多岁老太太无存款和退休金,因油耗大的车、给海外亲戚寄礼物高额运费等支出陷入财务困境,理财顾问建议做预算、换小排量车、减少包装省邮费等,帮其规划养老储备 。
实用理财建议
日常消费:减少外卖,自己买菜做饭;购买日常用品对比品牌与平价,选高性价比;规划度假行程,错峰出行降低机票酒店成本 。
债务与储蓄:避免从高利贷钱庄借钱,转贷利率低的银行;停止信用卡取现(手续费高 );定期检查电话、车险等生活套餐,更换更优方案 。
资产处置:若房产成负资产,权衡保留与变卖利弊,结合实际生活需求(如通勤成本、家庭居住 )做决策 。
消费心理实验与效应
赋予效应:人对拥有物品易产生依赖,不愿更换,即便有更优选择。如习惯用昂贵手机套餐,难主动换实惠的,启示人们定期审视生活套餐,遇更优方案果断调整 。
锚定效应:消费易受第一印象数字影响,偏离最初预算。比如买电视,销售员提高价产品,即便不买,也可能买高于预算的,提醒人们购物牢记初始预算与需求 。
小数目不敏感效应:对高价商品溢价、大笔钱中小额差异不敏感。如 190 与 195 元,人们不愿为省 5 元折腾;10 与 15 元,更愿跑腿。警示人们关注消费中 “不起眼” 支出,积少成多也影响财务 。
诱饵效应:新选项(诱饵 )加入,会让某旧选项(目标 )更具吸引力。购物时商家常利用,消费者要警惕,理性判断真实需求与性价比 。
适用与局限
适用之处:理财思路、消费心理分析具有普适性,如学会做预算、识别消费陷阱、理解复利对储蓄投资的意义等,能帮观众优化财务规划,提升财商 。
局限地方:部分针对爱尔兰当地的建议(如减税、退税政策 )不适合国内,需结合中国国情、金融政策调整运用,借鉴思路而非直接套用具体做法 。
课程目录
《金钱与我》01
《金钱与我》02
《金钱与我》03
《金钱与我》04
《金钱与我》05
《金钱与我》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