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阐释
中介职能:金融的本质是中介,是将资金多余方和资金需求方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实现中介成本最小化。例如银行通过揽储和放贷,充当资金供需双方的桥梁,赚取利差并分散风险。
合作与交换:金融的首要本质是合作与交换,合作的基础是信用。人们通过金融活动实现资源的互换和优化配置,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比如在商业交易中,双方基于信用进行金融往来,完成货物与资金的交换。
资源属性:金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具有独特的开发战略和结果。与自然资源不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主导的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来获取金融资源。
解决方案:金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 “药方”,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可以创造价值,帮助企业和个人管理风险。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合约锁定原材料价格,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信息载体:金融还具有信息本质,通过各种数据和指标,如央行降息概况、TED 利差、VIX(隐含波动率指数)等,能够反映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的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 “母体”。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只有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才能体现出来。如果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比如,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来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机构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金融中的关键要素
信用、杠杆、风险是金融企业的核心要义。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杠杆的基础,有信用才有透支,从而形成杠杆。但杠杆比过高会产生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因此,金融的精髓在于把握好信用、杠杆、风险三者的 “度”,设计一个信用可靠、风险较小、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例如,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来决定贷款额度和利率,同时通过控制贷款规模和风险指标来防范风险。
金融监管的逻辑
由于金融业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特点以及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主要是公众存款,一旦出现风险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成本,所以金融业是受到高度管制和监管的行业。金融监管的基本逻辑包括代替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做出约束,确保支付中介的基础设施稳定、信用中介资本充足、撮合中介符合市场透明度等合规要求,以实现单体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体系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标。
课程目录
1.1-美联储的诞生与原则
2.2-二战后的世界
3.3-对金融危机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