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新课
- 1.2 同底数幂的乘法 习题
- 2.1 幂的乘方 新课
- 2.2 幂的乘方 习题
- 3.1 积的乘方 新课
- 3.2 积的乘方 习题
- 4.1 同底数幂的除法 新课
- 4.2 同底数幂的除法 习题
- 5.1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新课
- 5.2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习题
- 6.1 含负整数指数幂的科学计数法 新课
- 6.2 含负整数指数幂的科学计数法 习题
- 幂的运算 单元测试
- 7.1 单项式乘单项式 新课
- 7.2 单项式乘单项式 习题
- 8.1 单项式乘多项式 新课
- 8.2 单项式乘多项式 习题
- 9.1 多项式乘多项式 新课
- 9.2 多项式乘多项式 习题
- 10.1 完全平方公式 新课
- 10.2 完全平方公式 习题
- 11.1 平方差公式 新课
- 11.2 平方差公式 习题
- 12.1 乘法公式的综合应用 习题课
- 整式乘法 单元测试
- 13.1 平移的概念 新课
- 13.2 平移的性质 新课
- 13.3 平移 习题
- 14.1 轴对称的概念 新课
- 14.2 垂直平分线及其作法 新课
- 14.3 轴对称的概念与垂直平分线 习题
- 14.4 轴对称的性质 新课
- 14.5 轴对称图形 新课
- 14.6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及轴对称图形 习题
- 16.1 二元一次方程 新课
- 16.2 专题-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 新课
- 16.3 二元一次方程 习题
- 17.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新课
- 1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习题
- 18.1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新课
- 18.2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习题
- 19.1 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新课
- 20.1 特殊解法-直接加减法 新课
- 21.1 专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的个数问题
- 21.2 专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解问题
- 21.3 专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错解问题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精讲班:课程亮点是讲练结合,新知讲解与课堂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以精讲巧练为主,辅之以直观教学,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教法,使学习者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教学,将数学知识形象地用立体图像表现出来,让学习者直观地感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包含多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对顶角和邻补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之和为\(180^{\circ}\)。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第六章 实数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表示地理位置,还可以通过平移点的坐标来研究图形的平移变换。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消元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并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由三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消元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进一步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有: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不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在系数化为1时,要注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常可以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借助数轴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从而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考察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在抽样调查中,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直方图:数据分组后,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用长方形的高来表示频数的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在各个范围内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