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理数与数轴
- 2.相反数与绝对值
- 3.有理数加减
- 4.有理数乘除
- 5.有理数乘方
- 6.整式的概念
- 7.整式的加减
- 8.一元一次方程
- 9.几何图形初步
- 10.线与角初步
- 11.有理数与数轴综合
- 12.真题易错
- 13.有理数综合运算
- 14.真题易错
- 15.绝对值综合化简
- 16.真题易错
- 17.绝对值几何意义
- 18.真题易错
- 1.勾股定理与直角三角形
- 2.勾股定理综合
- 3.四大名辅
- 4.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
- 5.全等三角形模型(一)
- 6.全等三角形模型(二)
- 7.全等三角形模型(三)
- 8.全等三角形综合
- 9.等腰三角形
- 10.等腰三角形综合
- 11.将军饮马模型(一)
- 12.真题易错
- 13.将军饮马模型(二)
- 14.真题易错
- 15.分式
- 16.真题易错
- 17.分式方程
- 18.真题易错
- 1.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 2.真题易错
- 3.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 4.真题易错
- 5.二次函数存在性问题
- 6.真题易错
- 7.圆中的三大切线定理
- 8.真题易错
- 9.辅助圆
- 10.辅助圆
代数部分
有理数与无理数
课程首先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和分数,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例如,通过温度的高低、海拔的上下等实际生活场景来引入正负数。接着会深入讲解有理数的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无理数的学习则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通过诸如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等实例引出,让学生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并掌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整式与分式
在整式部分,会详细讲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定义、系数和次数。例如,对于单项式,让学生明确系数是 3,次数是 3(的次数 2 加上的次数 1)。然后学习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重点是乘法公式,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变形和计算。
分式的学习从分式的概念开始,即形如(、是整式,且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要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的依据),以及分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这部分内容和整式运算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其特殊的运算规则和易错点。
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础的方程类型,课程会先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等式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销售问题等。例如,在行程问题中,根据路程 = 速度 × 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部分,先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它的解的概念,再学习通过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来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实际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体会方程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
一元二次方程
课程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入手,即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如()。学生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求根公式)和因式分解法。同时,还会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方程根的情况(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有两个相同的实根、没有实根)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中的面积问题等。
函数及其图像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首先是一次函数,学生要理解一次函数(、为常数,)的概念,学会通过给定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掌握其性质,如时,函数图像上升,随的增大而增大;时,函数图像下降,随的增大而减小。
反比例函数(为常数,)部分,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掌握其性质,如当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学会通过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问题等。
二次函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生会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的正负决定)、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性质,通过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以及通过给定的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同时,会大量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型的建筑问题、利润最大化问题等。
几何部分
几何图形初步
课程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体开始介绍。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区别,掌握线段的中点、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例如,通过建筑中的梁、光线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性。
在角的部分,讲解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角的运算(加法、减法),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通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计算角度。
三角形
首先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学生要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及其推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全等三角形部分是重点内容,学生要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 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和 HL(直角、斜边、直角边,用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并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来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部分,先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比的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这些知识在几何计算和证明中应用广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等实际问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也是重要知识点,通过这个定理可以解决一些与三角形边长和位置关系有关的问题。
四边形
四边形部分先介绍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外角和(360°)。重点学习平行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和判定定理(如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
矩形、菱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主要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性质是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组对角;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学生要掌握这些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菱形 + 矩形 = 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如求四边形的面积、证明四边形的形状等。
梯形部分,学习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两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和判定,以及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圆
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学生要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等。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包括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内、圆上、圆外)、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例如,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比较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切线是重点内容,学生要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和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如证明切线、求切线长等。同时,还会学习扇形的面积公式(,为圆心角的度数,为圆的半径)和弧长公式(),并通过这些公式解决与圆的周长和面积有关的问题。
统计与概率部分
统计
数据的收集部分,让学生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适用场景。例如,对于调查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可以采用全面调查;而对于调查全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由于人数众多,采用抽样调查更合适。学生要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以及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数据的整理部分,学习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组、统计频数,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例如,统计一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绩在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分布。
数据的描述部分,除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外,还会学习用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方式来描述数据。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则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同时,学生要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的作用。例如,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和众数则相对更稳定。方差和标准差的学习则是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概率
概率的初步概念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试验引入,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例如,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是一个随机事件。
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型(如果一个试验有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包含其中的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和几何概型(通过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长度等比例来计算概率)。学生要学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同时掷两枚骰子,求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为 7 的概率,可以通过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计算满足条件的结果数,从而得到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