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化学必刷题讲解

  • 名称:2024年初中化学必刷题讲
  • 分类:初三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4/11/16 16:55:17

以下是 2024 年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的必刷题及其讲解: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例如,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因为只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物质的本质没有改变;而木材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比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体现了铁的化学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仪器的使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使用药匙或镊子。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镊子用于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例如,向试管中加入锌粒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让锌粒滑落至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

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着手心,防止药品腐蚀标签,同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量取液体时,根据所需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物质的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试管要与桌面成 45° 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氧气的制取,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则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例如,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物质的构成:

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名称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 H,氧元素的符号是 O。

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₂ + O₂ 

 2H₂O。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来进行计算。例如,已知一定量的反应物,求生成物的质量;或者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等。

溶液:

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例如,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解度: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解度曲线可以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例如,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例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要知道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酸碱盐:

酸、碱、盐的性质: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发生反应;碱具有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与酸、非金属氧化物等发生反应;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能与酸、碱、盐等发生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酸碱中和反应。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例如,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

化学与生活:

化学肥料:了解常见的化学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例如,氮肥能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环境保护: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例如,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使用新能源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