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曲:《北大师说 | 阎步克篇》
- 01 先秦(1)
- 02 先秦(2)
- 03 先秦(3)
- 04 先秦(4)
- 05 先秦(5)
- 06 先秦(6)
- 07 先秦(7)
- 08 先秦(8)
- 09 先秦(9)
- 10 先秦(10)
- 11 先秦(11)
- 12 先秦(12)
- 13 先秦(13)
- 14 先秦(14)
- 15 秦汉(1)
- 16 秦汉(2)
- 17 秦汉(3)
- 18 秦汉(4)
- 19 秦汉(5)
- 20 秦汉(6)
- 21 秦汉(7)
- 22 秦汉(8)
- 23 秦汉(9)
- 24 秦汉(10)
- 25 秦汉(11)
- 26 秦汉(12)
- 27 秦汉(13)
- 28 秦汉(14)
- 29 魏晋南北朝(1)
- 30 魏晋南北朝(2)
- 31 魏晋南北朝(3)
- 32 魏晋南北朝(4)
- 33 魏晋南北朝(5)
- 34 魏晋南北朝(6)
- 35 魏晋南北朝(7)
- 36 魏晋南北朝(8)
- 37 魏晋南北朝(9)
- 38 魏晋南北朝(10)
- 39 魏晋南北朝(11)
- 40 魏晋南北朝(12)
中国古代史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述
中国古代史是一门系统研究中国自远古时期至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夕漫长历史的学科。这门课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的全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实,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演变规律。
能力层面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史料分析能力,学会从原始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情感层面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介绍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
夏商周三代:讲述夏朝的建立、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春秋战国: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等重要历史现象。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和意义,以及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西汉的兴衰:讲述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的统治措施、西汉的对外交往等。
东汉的统治:介绍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讲述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斗争和重要人物。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东晋十六国:分析西晋的政治制度和灭亡原因,以及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对峙: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演变、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与繁荣:介绍隋朝的建立、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的创立等。
唐朝的盛世:讲述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分析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宋元时期
北宋的统治:讲述北宋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南宋与金的对峙:介绍南宋的建立、与金的战争和议和,以及南宋的经济和文化。
元朝的统一与统治:分析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
明清时期
明朝的建立与统治:讲述明朝初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等。
清朝的兴起与统治:介绍清朝的建立、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政策等。
明清时期的社会危机与变革:探讨明清时期的政治腐败、农民起义、资本主义萌芽等。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观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式教学
组织学生针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教学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在线学习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电子书籍、学术论文等。
开展在线答疑、讨论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 30%。
作业形式多样,如读书笔记、小论文、史料分析等。
期末考试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 70%。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六、课程资源
教材
选用权威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
参考书籍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
钱穆的《国史大纲》、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近现代学者的著作。
在线资源
中国大学慕课网、智慧树等在线课程平台上的相关课程。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