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背后的故事

  • 名称:唐诗背后的故事
  • 分类:小学综合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3/6/5 22:29:16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我以前都以为是写男女相爱表达爱情的诗,“红豆”也想当然的认为是种在地里的豆科植物。可近日看一段文字视频,改变了我以前的认知:王维这首家喻户晓的《相思》是写给一个男人的,“红豆”也不是长在田地里的豆科植物,而是一种树上结的豆子。王维写这首诗给的男人叫李龟年,是当时唐朝最顶级的乐师,被尊为“乐圣”。王维则是和李龟年志趣相投、交往甚密的知音好友。他们原以为会在盛世中安享太平,没想到安史之乱的战火打断了这一切。王维和李龟年自此分隔两地,饱经颠沛流离。这一年春天,他们终于重逢,他们聊到在南方见过的红豆,王维突然悲从中来:传说汉代有个女子,每天苦等远征未归的丈夫,只等得眼泪哭尽,流出一滴滴鲜血,鲜血浸入树根,树上竟结出殷红的豆子。从此这红豆被唤作“相思豆”。人在乱世,身如浮萍,每一次告别都可能是永别,每一份思念都带着血泪。夫妻之间是如此,知己之间又何尝不是?王维为李龟年写下这首诗之后,两人再度分别,王维几经辗转回到长安,李龟年一路漂泊去了江南,从此再也未能相见。

公元770年,又是一个春天,已经垂垂老矣的诗圣杜甫在江南一带漂泊,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歌声,杜甫寻声过去,看到一个衣衫褴褛,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弹唱王维的那首《相思》,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的宫廷乐师大唐乐圣李龟年。而这个时候王维已经去世整整九年了。《相思》还在,那个人却早已离开。战乱虽已结束,那个盛世却再也回不来了。大唐的诗圣和乐圣彼此对望,相顾无言。杜甫由此挥笔写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你了解到背后发生的故事,才会明白这是一首多么悲凉的诗。他们相逢在春天的落花时节,也相逢在盛世的谢幕时刻。他们的青春韶华,他们的光荣和梦想,都湮没在时代滚滚洪流中,就像是一场花开,无论多么盛大,最后还是败给了无情的岁月,杜甫和李龟年相逢之后,李龟年流落到湖南湘潭,在一场宴会中,再一次忘情地唱起王维的《相思》,突然晕倒在地,不久后郁郁而终。而在同一年冬天杜甫也在潭州前往岳阳的舟中溘然长逝。有诗为证:盛世落寞人悲离,不堪故国踏胡蹄。飘零诗客相逢处,赢得文坛留传奇。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两个大才子之间有什么交情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容我再细细说来。

公元793年,柳宗元、刘禹锡同年中了进士,两人齐在京兆府工作,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友情与日俱增。几年后,二人文采斐然,声名远播。805年他们共同参与“永贞革新”,146天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和刘禹锡遭贬。刘禹锡被贬朗州,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时间,二人风雨同舟,互相勉励。柳宗元写了《江雪》,刘禹锡写了《秋词》,二人虽然历经苦难,但他们内心依然保持旷达乐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彼此最好的支撑。十年后,唐宪宗想到了永州柳宗元和朗州的刘禹锡,下令二人即刻返京,另有重用,柳宗元在路上写下了《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辈,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暗寓出诗人不因遭受挫折,而耽搁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时施展才干的情愫。刘禹锡到了京城也写了《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可是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春天来了吗?不,回京后他们将再次迎来苦难。中唐时期,朝野黑暗,刘禹锡的《游玄都观绝句》受到小人诋毁,刘禹锡再次被贬,柳宗元作为刘禹锡的好友,也遭受牵连。这一次柳宗元的人生即将到达终点。唐宪宗下令,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被贬柳州。听到这个消息,柳宗元伤心欲绝,他不是为自己伤心,而是为刘禹锡伤心。播州穷乡僻壤,生活条件更为艰苦,想到刘禹锡还有80多岁老母亲,柳宗元挺身而出,向皇上请求调换二者被贬之地。这件事很快在朝廷传开了,不少大臣感念柳宗元的义气,纷纷请求唐宪宗从宽处理,唐宪宗也被柳宗元感动了,更改圣旨,将刘禹锡被贬地改为条件稍好的连州。这一次谁也没想到,以后的相见便是阴阳两隔了。

被贬路上,二人始终心系对方,互相赠诗酬答,二人还是像十年前那样互相勉励。可是,819年,柳州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坎坷不断,摧残着柳宗元的身心,终于,在这一年,柳宗元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郁郁而终。临终前柳宗元写信将自己的亲人,全部托付给了刘禹锡。一并交给刘禹锡的还有自己一生所有诗文稿件,这是对刘禹锡多大的信任啊!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故事,穿越千年而依然让人感动不已,他们是悲剧的,一生郁郁不得志;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彼此找到了最珍贵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