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学?
- (2)什么是民法?
- (3)怎样学习民法学?
- 【人大法学院 | 民法典】01 王利明 | 民法典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
- 02 王轶 | 民法典总则编,一部权利保护的总篇章
- 03 高圣平 | 民法典物权编,更好保护你我的财产权利
- 04 龙翼飞 | 除了离婚冷静期,结婚离婚还有什么规则变化
- 05 石佳友 | 民法典合同编,每笔交易都与它息息相关
- 06 朱虎 | 他违约了,我怎么办
- 07 杨立新 | 继承规则改变,是否更符合百姓需求
- 08 姚辉 | 人格权独立成编,有何深意
- 09 姚辉 | 人格权编:让你活得有尊严
- 10 石佳友 | 高利贷被明文禁止,除此之外老百姓还应了解这些
- 11 孙若军 | 夫妻债务“共债共签”,“被负债”问题不再存在
- 12 张新宝 | 你的正当权益,都由侵权责任编保障
- 【西南政法大学 | 民法学】1 导论
- 2.1 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1)
- 2.2 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2)
- 3.1 民法的基本原则(1)
- 3.2 民法的基本原则(2)
- 3.3 民法的基本原则(3)
- 4.1 民事法律关系(1)
- 4.2 民事法律关系(2)
- 4.3 民事法律关系(3)
- 5.1 自然人(1)
- 5.2 自然人(2)
- 5.3 自然人(3)
- 6.1 法人(1)
- 6.2 法人(2)
- 6.3 法人(3)
- 7.1 其他组织与合伙(1)
- 7.2 其他组织与合伙(2)
- 7.3 其他组织与合伙(3)
- 8.1 民事法律行为(1)
- 8.2 民事法律行为(2)
- 8.3 民事法律行为(3)
- 8.4 民事法律行为(4)
- 8.5 民事法律行为(5)
- 8.6 民事法律行为(6)
- 9.1 代理(1)
- 9.2 代理(2)
- 9.3 代理(3)
- 10.1 诉讼时效(1)
- 10.2 诉讼时效(2)
- 10.3 诉讼时效(3)
- 11.1 民法的适用(1)
- 11.2 民法的适用(2)
- 11.3 民法的适用(3)
- 12.1 物权总论(1)
- 12.2 物权总论(2)
- 12.3 物权总论(3)
- 12.4 物权总论(4)
- 12.5 物权总论(5)
- 12.6 物权总论(6)
- 13.1 所有权(1)
- 13.2 所有权(3)
- 13.3 所有权(2)
- 14.1 用益物权(1)
- 14.2 用益物权(2)
- 14.3 用益物权(3)
- 15.1 债法总论(1)
- 15.2 债法总论(2)
- 15.3 债法总论(3)
- 15.4 债法总论(4)
- 15.5 债法总论(5)
- 15.6 债法总论(6)
- 15.7 债法总论(7)
- 15.8 债法总论(8)
- 15.9 债法总论(9)
- 16 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
- 17.1 担保法(1)
- 17.2 担保法(2)
- 17.3 担保法(3)
- 17.4 担保法(4)
- 17.5 担保法(5)
- 17.6 担保法(6)
- 18.1 合同法(1)
- 18.2 合同法(2)
- 18.3 合同法(3)
- 18.4 合同法(4)
- 19.1 侵权责任法(1)
- 19.2 侵权责任法(2)
- 19.3 侵权责任法(3)
- 19.4 侵权责任法(4)
- 19.5 侵权责任法(5)
- 19.6 侵权责任法(6)
- 19.7 侵权责任法(7)
- 【中国政法大学 | 民法六十讲2021】01 专题1:民法是什么
- 02 专题2:民事主体之一:自然人
- 03 专题3:民事主体之二: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 04 专题4:民事法律行为之一:基本概念
- 05 专题5:民事法律行为之一:意思表示
- 06 专题6: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01
- 07 专题6: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02
- 08 专题7:代理01
- 09 专题7:代理02
- 10 专题8:民事权利
- 11 专题9:民事责任
- 12 专题10:诉讼时效与期间
- 13 专题11:物权基本原理
- 14 专题12:物权的特性与效力
- 15 专题13:物权变动之基本模式
- 16 专题14:物权变动之善意取得
- 17 专题15:物权变动之拾得遗失物、先占、添附与孳息
- 18 专题1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19 专题17:共有
- 20 专题18:用益物权
- 21 专题19:占有
- 22 专题20:担保及担保物权原理
- 23 专题21:抵押权(01)
- 24 专题21:抵押权(02)
- 25 专题22:质权
- 26 专题23:留置权
- 27 专题24:保证
- 28 专题25:担保法上的几项特殊制度
- 29 专题26:债之基本原理
- 30 专题27:合同之基本原理(01)
- 31 专题27:合同之基本原理(02)
- 32 专题28:合同的订立、成立
- 33 专题29:合同(债)的履行
- 34 专题30:合同(债)的保全
- 35 专题31:合同(债)的转让
- 36 专题32:债之消灭五种通用原因
- 37 专题33:合同解除
- 38 专题34:缔约过失与违约责任
- 39 专题35:违约责任(债)的相对性
- 40 专题36:买卖合同之一:交付
- 41 专题37:买卖合同之二:特种买卖
- 42 专题38:其他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 43 专题39:转移使用权合同
- 44 专题40:完成工作成果合同
- 45 专题41:提供劳务(服务)合同
- 46 专题42:技术合同
- 47 专题43:三类新合同
- 48 专题44:无因管理之债
- 49 专题45:不当得利之债
- 50 专题46:人格权
- 51 专题47:亲属、家庭与收养
- 52 专题48:结婚、婚姻效力及离婚
- 53 专题49:夫妻财产关系
- 54 专题50:继承原理
- 55 专题51:继承方式与遗产分配
- 56 专题52: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57 专题53:归责原则
- 58 专题54:免责事由
- 59 专题55:多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
- 60 专题56:特殊的过错责任
- 61 专题57:无过错责任之一:代替责任
- 62 专题58:无过错责任之二:物的责任
- 63 专题59:无过错责任之三:工业四大害之产品责任
- 64 专题60:无过错责任之四:工业三大害
- 茶点:王泽鉴 | 民法总则的规范体系、解释适用与教学研究 20170417
历时70余年,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通过。我们编纂的是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21世纪的中国《民法典》应当具备哪些特点?体现哪些关怀和情怀?听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解读《民法典》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