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本万殊
- 2 开天辟地
- 3 神人合一
- 4 三爻成卦
- 5 阴阳之道
- 6 神道设教
- 7-信仰道德
- 8-追求永生
- 9-占卦明理
- 10-乾坤并列
- 11-乾卦文言
- 12-天长地久
- 13-序卦传 01 卦序之道
- 14-序卦传 02 上经综述
- 15-序卦传 03 慎始善终
- 16-序卦传 04 易经体例
- 17-序卦传 05 合二为一
- 18-序卦传 06 崇尚自然
- 19-第01卦 乾卦
- 20-第02卦 坤卦
- 21-第03卦 屯卦
- 22-第04卦 蒙卦
- 23-第05卦 需卦
- 24-第06卦 讼卦
- 25-第07卦 师卦
- 26-第08卦 比卦
- 27-第09卦 小畜卦
- 28-第10卦 履卦
- 29-第11卦 泰卦
- 30-第12卦 否卦
- 31-第13卦 同人卦
- 32-第14卦 大有卦
- 33-第15卦 谦卦
- 34-第16卦 豫卦
- 35-第17卦 随卦
- 36-第18卦 蛊卦
- 37-第19卦 临卦
- 38-第20卦 观卦
- 39-第21卦 噬嗑卦
- 40-第22卦 贲卦
- 41-第23卦 剥卦
- 42-第24卦 复卦
- 43-第25卦 无妄卦
- 44-第26卦 大畜卦
- 45-第27卦 颐卦
- 46-第28卦 大过卦
- 47-第29卦 坎卦
- 48-第30卦 离卦
- 49-第31卦 咸卦
- 50-第32卦 恒卦
- 51-第33卦 遁卦
- 52-第34卦 大壮卦
- 53-第35卦 晋卦
- 54-第36卦 明夷卦
- 55-第37卦 家人卦
- 56-第38卦 睽卦
- 57-第39卦 蹇卦
- 58-第40卦 解卦
- 59-第41卦 损卦
- 60-第42卦 益卦
- 61-第43卦 夬卦
- 62-第44卦 姤卦
- 63-第45卦 萃卦
- 64-第46卦 升卦
- 65-第47卦 困卦
- 66-第48卦 井卦
- 67-第49卦 革卦
- 68-第50卦 鼎卦
- 69-第51卦 震卦
- 70-第52卦 艮卦
- 71-第53卦 渐卦
- 72-第54卦 归妹卦
- 73-第55卦 丰卦
- 74-第56卦 旅卦
- 75-第57卦 巽卦
- 76-第58卦 兑卦
- 77-第59卦 涣卦
- 78-第60卦 节卦
- 79-第61卦 中孚卦
- 80-第62卦 小过卦
- 81-第63卦 既济卦
- 82-第64卦 未济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古都安阳。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是“三易”之一,《周易》包括两部分即《易经》和《易传》,有时简称《易》,在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席位,被誉为群经之首。
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城(今安阳)期间,剔除《彖辞易》与〈象辞易〉之繁琐,创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辞与爻辞,原文仅有448句话,很简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伏羲一画开天。
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
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
《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受远近诸事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作卦画的初衷。显示了《周易》属于形象思维性质的最最原始的本质属性(来源《阴阳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