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这是一门对现代艺术的演变进行系统讲授的特色视频课程,课程的重点不是艺术史知识,而是艺术本身对于我们文化及生活影响力的分析与研究。课程内容包括大量艺术家及教师生动的、原创的创作研究体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自开设以来一直受到学校及学生的广泛好评,并被学校定为校级文化素质核心课程。 
一.有限空间与空间的无限(从塞尚到毕加索)
(一).古典艺术的空间意识:“相似性”为准则,“明暗说”为基础
(1)“相似性”:事物以立体感手法营造或再现
(2)“明暗说”: 三维空间立体感,光线的思考
(二)现代艺术的空间意识:“思辨性”为 原则,“黑白说”为基础
(1)“思辨性” :规则反对其本身,对空间不认同/质疑
(2)“黑白说”:两维空间,表现真实(戏曲,壁画,山水画——相对真实画面)
(三)古典艺术的审美观:客观世界,“优美与崇高感”,“美与漂亮”的关系,相互转化
(四)现代艺术的审美观:主观世界,“美”的属性:自然与感情(扩展与探索精神,康德)
(五)古典艺术的表现方式:“动中求静”,模拟中象征永恒
(六)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静中求动”,异化中追求永恒
(七)古典艺术的时间意识:有限空间中再现时间
(八)现代艺术的时间意识:无限空间中表现时间
二.色彩解放与心灵的解放 (印象派)
(一)象派的传说:莫奈,马奈
(1)绘画将色彩解脱,从此色彩将不再是记录客观世界的工具,而是独立主观存在
(2)解放色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 ——诞生了冷暖色彩
(二)忽视自然的色彩,保持了色彩的自然
(1)色彩也有信仰
(2)心灵决定每人对事物方式不同
(三)和谐,平静,宁静
(1)唤醒心目中的色彩(马蒂斯的野兽主义)
(2)人类自信导致对其他生物的否定,也必然殃及自身(除理性分析能力以外)的直觉和本能判断能力
(四)笔触分离的体验
(1)观看方式的转变,色彩位于重要地位,内容仅次于
(2)工具和材料具有同等地位 
(3)有限时间去扩展题材,审美范围超局限,对象表达无极限
(4)颜色之间对比,离主观色彩越来越近,“色彩语言/词汇”
 
三.内容决定形式与形式决定内容:凌驾于之上的是艺术本质
(目的性艺术——为艺术而艺术——非目的性艺术)
(一)内容决定形式(目的性艺术)
(1)目的性:宗教、政治、历史、表扬、批评,物质作用大于精神作用,直接为宗教、商业、政治服务的
(2)精确成为艺术的唯一目的
(3)代表人物:徐悲鸿“理性写实主义”(概念化、简单化、共性化)
(二)形式决定内容(“去目的性”/为艺术而艺术)
(1)艺术第一种利器是“美”,第二种是“力”
(2)载体:人物、风景、静物——主观表达:本体语言(色彩、空间、形态),精神大于物质,间接服务
(3)代表人物:林风眠“感性表现主义”(多样化、自由化、个性化、极端化)
(三)内容与形式之间(非目的性艺术)
(1)名家(易)与大家(难),美(难)与漂亮(易),内容(易)与形式(难),美盲(难)与文盲(易)
(2)精神文明,探索心理
(3)代表人物:吴冠中的超越
 
四.感受艺术与艺术感受(艺术沟通之障碍)
(结论性艺术——非结论性艺术)
(一)结论性艺术——西方艺术体系(快感+知识)
(1)艺术家下的结论是一种霸权
(2)观者期待,从结论中得出一种懒惰
(3)创作与承受的双方为艺术性的结论付出代价
(4)结论性、确定性、规范化、局限性
(二)非结论性艺术——原始艺术、儿童艺术、精神病人艺术(联想+启发+美感)
(1)当找不到艺术时,它会来找你
(2)艺术只能去感受,而不能被告知
(3)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4)非结论性、不确定性、反艺术化、多元
(三)小结:
(1)艺术功能是“呈现”结论,现象/因素
(2)最本质的内涵:无主题,无意义,无内容
(3)艺术用“心智”去感受,而不是用“知识”去分析
(4)感受艺术是“因”,艺术感受是“果”,两者互为前提
(5)“懂得”作品,不是作品本身/艺术家,而是“懂得”你自己
 
五.艺术意义与意识无意义(偶然无意义探索——必然有意义发现)
(一)艺术意义:
(1)艺术家不知道在做什么?
(2)观看者不知道在得什么?
(3)好奇心驱使去创造
(二)先有艺术后有意义,还是相反
(1)画好再想尝试
(2)想好了再画(多数人)——绘画成为了工具
(3)偶然性导致的发现——创新
(三)艺术相对/绝对意义:(1)因时而异(2)因地而异(3)因人而异
(四)小结:
(1)看画=看内容=看具体形象=看故事=看作者结论=看结论的意义=陶冶情操(最坏结果)
(2)不在于内容与否,而在于形式本身;
不在于形象具体与否,而在于形象美丑本身;
不在于美丑与否,而在于自然感受本身;
不在于感受与否,而在于灵性本身
(3)“艺术意义的不确定性”:现代艺术的方法论/社会价值判断取向,来源于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古代文明
(4)“获取”为目的,不等于“意义”,其出发点为“得到”
(5)创作+观看=偶然与必然的转化=“不确定的结果”(不可以被预想的)
(6)“意义”获取=创作过程+观看过程=“意义”的奴隶(作者为“意义”而工作,观者为“意义)而看=艺术作品:简单、片面、低级趣味)
(7)“终极意义”=美+爱=真心(可能性),不等于经验、道理、说教、宣传(绝对性)
 
六.答案获得与问题的揭示
1.体验提出问题的快乐:辩证的视角,挑衅性
2.约束获取答案的冲动:功利心,绝对化,自卑感
3.享受揭示问题的过程:放纵感,无目的乐趣,未知的吸引
4.质疑所有问题的结论:结论是质疑的靶子,质疑是结论的起点
5.适应“模棱两可”的状态:不确定是一种宽容,游离状态的美妙
6.去除“非此即彼”的习性:否定“唯一性”,杜绝复杂问题简单化
7.关注问题的相对性: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远离绝对化思维
8.养成自我完善的美德:自我完善从质疑自我开始,主动完善超越“被动完善”
 
七.西方中的东方与东方中的西方(从东西方艺术的交融看现代性)
 思考问题:
1.齐白石与徐悲鸿是不是现代艺术家?答案:不是,“本体语言”没有革新,两人都是被动接受的,年代/时代背景没有现代性
2.构成现代艺术有哪些要素?答案:追求纯粹,提倡原创,形式至上,自我中心,整体单调
3.现代艺术是表现方法还是认识方式?答案:认识方式
 
(一)来自“东方”的印象派?
1.视觉印象开启“感性”之门
2.感性印象引发“平面”思考
3.代表:野兽主义
(二)来自“西方”的书法?
1.“心理”书法的局限
2.“生理”书法的冲击
3.代表:吴冠中晚年的书法创作
(三)西方古典艺术的“明暗”空间观
1.虚拟的相似性
2.科学标准的统一性
3.在“明暗”接触式的立体世界
4.代表:蒙娜丽莎
(四)东方古典艺术的“黑白”
1.相对的辩证认知
2.超越物质性的体验
3.建立在“黑白”上的平面世界
4.代表:紫禁城的中轴线
(五)西方现代艺术(明暗——黑白)
1.客观——主观
2.再现——表现
3.立体——平面
(六)东方现代艺术(黑白——明暗)
1.平面——立体
2.人文——科学
3.意象——具象
(七)东方艺术现代性意识的确立
1.两维——三维——多维
2.感性——理性——感性+理性
(八)艺术观比较
东方现代艺术(“西方的立体”)                                                                                           西方现代艺术(“东方的平面”)
客观再现                                                                                                                              主观表现
科学化                                                                                                                                  艺术化/哲学化
人与自然对立                                                                                                                       人与自然统一
个性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对比                                                                                                                                      统一
动中求静                                                                                                                               静中求动
讲结果                                                                                                                                  讲过程
(九)小结
1.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会凭空存在的,一定与之相关的甚至是相反的文化发生关联
2.相对应事物(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中关联,是现代艺术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类似:美丑、是非、肯定、否定等)
3.西方现代艺术:从东方传统中获取灵感的(东方现代文化+西方文化新补充)
4.东方现代艺术:从西方现代中获取灵感的(完善传统+现代性)
5.两者“相互影响”,而不如说是各个文明对于终极目的追求使然
6.东方在继承中发展,西方在否定中发展,两种都达到了高度文明
 
八.艺术的真实与艺术的现实——比较中看艺术的揭示
(一)我们在艺术作品中观看什么?1.已知的再现2.未知的表现
(二) 艺术应该表现哪些不可视的事物?(梵高)1.艺术家的观看2.观看者的观看
(三)艺术=现实=真实?1.现实:具体存在2.真实:抽象存在3.艺术: 揭示以上存在
(四)小结:
1.“艺术真实观”是建立在“相似性”准则的基础上,描绘事物意义上的再现
2.形态再现的标准是三维空间,也就是在长宽高的原则上描绘事物的比例关系
3.色彩再现的标准是物体固有色,以视角经验为前提
4.离开“相似性”原则就是不主动的辨别,事物的本质与表相之间的差异
5. 当回答在作品中看到什么时,一般指的是本质而不是外表
6.本质因素: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形态关系、色彩关系、情感关系等——隐藏在外表之下的
7.现实不一定真实或不完全真实,现实真实与否=观看
8.现实:物质性——揭示——真实:精神性(现代艺术)
正负思考方式的比较
(一)“正面思考” 
完美——漂亮——掩盖
意义——实现——失落
必然——绝对——偏见
客观——现实——实际
目的——获得——贪婪
增强——满足——欲望
肯定——极端——僵化
理性——经验——保守
高雅——自大——封闭
(二)“负面思考”
不完善——完善——辩证
无意义——果敢——挑衅
偶然——敏锐——发现
主观——独立——创造
形式——抽象——本质
消弱——机遇——挑战
否定——质疑——扩展
感性——好奇——开放
通俗——热情——自由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