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院校本科五年制针灸专业《刺法灸法学》(陆寿康主编,新世纪第2版)教学讲授安排问题,如对其10章内容是面面俱到,还是依据其《大纲》的68课时,针对实际操作这一核心,分清主次、难易有别的合理安排,这关系到能否达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本人就近年来对该课程教学安排与体会,分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依《大纲》主次有别
 
    《刺法灸法学》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者学完本教材后,“达到能依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刺法灸法,能熟练基本刺法灸法的操作技能”。该学科的特点是着重于针刺方法的训练,其核心是训练初学者的指法、指力,手法术式,操作规程,补泻手法的区别应用,各部位不同腧穴的准确施术,并真正于实际应用中能“通其经络,调其血气”,达到祛病康复的目的。对该教材《大纲》规定课时,应做全面掌握,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所在,哪些章节是课堂必讲的,哪些内容只须预先提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自学讨论。为此主次突出、轻重有别的训练,达到《大纲》中的考试考核要求。
 
  2  勤练基本刺法,结合动态演示
 
    《刺法灸法学》中的基本手法训练,分解操作术式技巧,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直观的演示。如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毫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重点在于“训练”手法为开始,达到实现训练的目的。因此,初学者首要掌握基本持针法,达到“①持针紧固,没有依托;②针身垂直,不可下滑;③手臂悬空,不摇不变;④进退轻巧,灵活自如”的效果。严格要求其勤练,巧练,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分数十次反复照式练习,于不厌其烦中,豁然乐于练意、练气,于“正指直刺,无针左右”中,自然而然的达到意至指竖,腕臂弛紧有度自如,针下气至,意聚指端,以冀达到“气至而有效”的操作目的。但在此过程中,初学者对持针手法,操作技巧,规程,还要多次动态演示,尤其对一些素来逊于动手者,常须特殊关照,演示中要放慢动作流程,再加以辅导,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及时点评、指正,树为榜样,以励其志,激发共同勤练的积极性,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释经文旨意,剖手法要点
 
    本教材有多处引用《内经》、《难经》等经文典句,主要在第四章、第五章中较多,第二、三章中也引有少许。如有直接用图示解,有的以文白前后联系,学者不见有困难。但对第四章的“治神法”,“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气至病所”等理解,初学者则有许多迷惑不解,或难于登堂入室、执其精髓之牛耳。本教材“治神法”下文引用“守神”、“定神”、“治神”等,可以引用“神”之所在《内经》中前后文的位置,加以分析,解释透彻。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上守神”“上守机”,《素问·保命全形论》有“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所关“神”字不论此处经文位置,可归纳通释为执业者的就职品质操守规矩,要求医者以饱满的精神,洞察秋毫的注意力,聚精会神于用针治疗全过程每一环节,即具体要做到“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治其神”(《素问·针解篇》)。而治神的要求是“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素问·保命全形论》),以达到“令气易行”“以移其神,气至乃休”即“气至病所”的扶正驱邪,消除疾病的目的。
 
《刺法灸法学》的编写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精编”的原则,在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刺法灸法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好讲、好学、好用”的三个特点,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于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掌握;教师、学生及针灸从业人员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易于使用。《刺法灸法学》的创新点体现在:毫针技术部分将古代针法部分单列,并进行系统介绍,强调古今针法的融汇与贯通,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根据现阶段医疗保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拔罐内容之后补充了刮痧的内容介绍,体现了刺法灸法的广泛性;在微针治疗系统中增加了临床较为常用的眼针内容,体现了刺法灸法的完整性;在现代针法研究的部分中,补充了近年来刺法灸法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增强了教材的时效性;在下篇针灸实践操作技能中,根据教学实际,精简了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内容,确定了最符合教学实际的实训项目,增强了在教学当中的可操作性。此外,《刺法灸法学》精心选取了大量插图,包括分部腧穴局部解剖等,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刺法灸法学》适用于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各级各类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