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1、《药物分析》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科学研究中的“眼睛”,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药物分析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学生成绩评定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完善,不断改革,经过5年的精品课程建设,于2006年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并形成了“各种教学方式并举,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教与学互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尤其是结合课程特色而开展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1)   多元化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多维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融入了强调个性化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包括文献综述、论文撰写、外文翻译、主题演讲、社会调查、教学评论等。历经五届学生(99~03年级)的教学改革实践,使教师授课(60%)、讨论交流(25%)、学生主题演讲(15%)的比例逐渐趋向合理化。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习更具挑战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发挥药物分析学科的“眼睛”作用,结合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实验,开设药物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以这些课程学生实验课制得的合成药物、天然药物提取物、药物制剂为分析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以4~8人为一小组,完成待分析样品的文献资料的综述、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实验课上进行交流,改进实验方案。然后自行准备必要的仪器、试剂等,以2人为1组,完成实样测定,写出实验报告或以研究论文格式书写报告。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综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以及研究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模拟新药研究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3)   结合课程特色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包括:为理论联系实际而开展的社会调查;为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设的自主实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展的教学评论;以及为加强学生的文献综述、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而开展的主题演讲、文献综述和论文撰写。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真正领会《药物分析》在药学研究领域中的“眼睛”作用。设置了20多个课外自主实验内容供学生选做,通过充满探索性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滋味,领略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在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作用,以达到师生共鸣。在自主学习内容中特意安排了一个教学评论组,专门收集同学们对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使药物分析课程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以上各种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改革传统考试模式,采用多样化考试方式
 
随着教改的深入,传统的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多样化考试形式。采用网上闭卷机考(30%)、期终开卷笔试(30%)、实验成绩(30%,由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查成绩组成)和自主学习(10%)相结合,四项考核各具特色,弥补了单项考核的某些不足。
 
 2、科教结合、学科整合,建设省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课程负责人和主要教师负责和参加了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药学实验教学是药学高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是以药学二级学科分别开设课程,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为理论教学服务,因此,各课程实验内容互不相关或时有重复。根据现代教学人才培养要求和药学科学的发展,原来的实验教学体系已不适应现代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们将药学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入本科实验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分层次、多模块、开放创新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以创新药物研究为主线,设计研究性药学实验内容,实行学科整合。调整和更新各门实验课的原有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反映药学发展方向的新实验。做到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级实验教学,使基础训练实验为综合设计实验服务,综合设计实验为创新研究实验服务,而创新研究实验则为进一步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    
 
研究创新型、个性化自主型、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结合SRTP、暑期药学实践和毕业实习,将本科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让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入研究室进行药学实践活动,与研究生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训练,通过 SRTP、药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课程为2008年浙江大学药物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视频共39集。

我校的药物分析课程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12年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的成立伊始。韩清泉等于1912年6月1日创建成立浙江医学专门学校。l913年学校又增设药科,为国人最早创办的药学专业,校名也因之改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建校初期,课程设置主要仿效日本的医科大学,其中就开设有《药局方》即药典课程。20世纪40年代前后黄鸣驹教授编写课本,又加入毒物分析内容。1950年,药本科三年级后,分为药剂、药物化学、生药、分析检定四系,仍为四年毕业。当时,药物分析成为分析检定系最主要的专业课程。黄鸣驹教授1949年任浙江省立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代行院长职务负责领导学校工作;50年代院系调整时,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药学系主任。60年代至80年代,黄鸣驹教授的学生严济祥教授大大发展和丰富了药物分析课程。自1982年招收硕士生,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之后,史慧珍教授和刘志强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药物分析的教学活动。四校合并后,在学科带头人曾苏教授和全体研究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药物分析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
 
按照浙江大学“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我们充分认识到本科教学在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起的重要地位。在药物分析课程建设组长姚彤炜教授的负责下,对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课程于2002年列入首批浙江大学精品课程,2006年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并被评为浙江大学优质课程。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