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录

非洲岩石艺术绘画

这幅桑族岩画描绘的是一只梅红和白色相间的雨兽。 桑族人认为,巫师只有抓住雨兽并将其屠杀才能带来降雨。 这幅画作是比勒陀利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伍德豪丝岩石艺术品收藏中的一部分。 这些藏品中共包含来自南非各地广大岩画艺术地区的 23,000 片以上岩石、地图和摹图。 桑族人以狩猎和采摘为生,在非洲部落和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曾在非洲南部和东部生活过数千年。 现在桑族人仍然继续生活在纳米比亚的卡拉哈里沙漠地区。

玛雅历法第一天

现今仍存于世的玛雅手稿仅有四部,其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当属藏于萨克森州立和大学图书馆 (Saxon Stat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的《德累斯顿古抄本》。1739 年,德累斯顿宫廷图书馆于维也纳购得该手稿,其原名为《墨西哥之书》。1853 年,它被鉴别为玛雅手稿。该抄本总共有 39 张书叶,每张书叶都是双面记载,总长约为 358 厘米,抄本原以纸扇形式折叠。此抄本使用的覆有白垩的书写材料 amatl(纸),是通过浸泡和打浆,从无花果树纤维中提取的类纸物质。古抄本中有玛雅象形字、数字符号和图画,记录了各类仪式和占卜的日期,金星的相位计算、日食和月食、有关玛雅新年庆祝仪式的说明,以及雨神的位置描述,最后以一幅展示大洪水的整页微型图结束。恩斯特·弗尔斯特曼(Ernst Förstemann,1822-1906 年)是 19 世纪玛雅古抄本的杰出研究者之一,他曾是萨克森选侯国的皇家图书馆管理员,后来成为萨克森州立和大学图书馆馆长。弗尔斯特曼对抄本中的数字、历法和天文系统做了阐释,并认为抄本中的众神、数字和日子的名称与以 260 天为周期的玛雅卓尔金历有关。弗尔斯特曼还运用古抄本,对玛雅长计历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解释(该历法以玛雅文明中创世之日作为历法起点)。

摩西向以色列人颁布十诫

这份小型手稿来自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描绘了 12 位《旧约》先知:耶利米 (Jeremiah)、摩西 (Moses)、撒迦利亚 (Zechariah)、以西结 (Ezekiel)、何西阿 (Hosea)、以赛亚 (Isaiah)、大卫 (David)、阿摩司 (Amos)、约拿 (Jonah)、弥迦 (Micah)、但以理 (Daniel) 和约珥 (Joel)。图画采用墨水绘制,气魄非凡。画中的先知们披着宽大的斗蓬,形象伟岸,具有与他们的先知和劝诫者身份相符的风范气质。看他们脸上带灵气的神情,似乎在端详着读者。每一页均有来自托斯卡纳圣塞波尔克罗的艺术家、绘画和蚀刻大师拉斐尔·思齐阿米诺斯(Raffaello Schiaminossi,1572-1622 年)的 RAF 签名。附有带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1700-1721 年担任教皇)盾形纹章(作为徽标)的金色压花。克莱门特十一世 原名乔瓦尼·法兰契斯高·阿尔比诺(Giovanni Francesco Albani),他拥有一个世界著名的艺术收藏馆,位于罗马的龙四喷泉阿尔巴尼宫 (Albani Palazzo del Drago alle Quattro Fontane)。这些图画按照源自拉斐尔艺术理论的特定规则编排。书的装订比阿尔巴尼图书馆著名的罗马封面要简单得多,经过仔细检查,图画也被证实是由一位德国艺术家复制自思齐阿米诺斯的的蚀刻版画。因此,此作品似乎是一个精制的赝品,制作时间在 1700 年左右,由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通过 19 世纪的艺术品交易获得。作品的真伪目前尚无定论。

700 B.C.宗教和哲学

美洲原住民建造大土墩作为墓地和神庙

在19世纪早期,随着马车队流入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的河谷,定居者们突然发现数量巨大的被放弃的土工建筑,他们认为这些是复杂的、长期的土墩建造者的成果。 随着经常提起的人类起源的疑问,土堆和在其中发现的人造物品成为了美国早期考古科学的焦点。Ancient Monuments of the Mississippi Valley (1848年)(密西西比河谷的古代纪念碑)是初期考察的第一个主要的著作也是新成立的史密森尼学会的第一个出版物。 时至今日它仍是美国考古学历史的关键文档以及关于在美国东部成百上千的土墩(大多数现在已经消失)的信息的主要来源。 虽然根据流行的假设建设者们不可能是想象中的至今仍生活在该区域的原始的原生美洲部落的祖先们,但作者们给他们的时代设定了高的科学标准。 他们的著作提供了对一些概念、方法、以及实质性的依据的洞察力仍是今天的考古学者所要面对的。 本书包括许多地图、图版和雕刻。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在喜马拉雅山麓出生

这部作品是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收藏的蒙古文手稿中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京式风格的佛教手稿,封面和封底上均装有丝绸经帘。颜色各异的绸帘对放在凹进位置的布料起到保护作用。这种类型的书籍封面出现在北京,主要用于藏文和蒙古文手稿,有时在木版印刷封面中也能看到。这部著作是大乘佛经 (Yeke kölgen sudur) 之一:广受欢迎和广泛传播的《金刚经》(Vajracchedikā),是《般若经》(Prajñāpāramitā) 文本之一。第 1 对开页的左边是一幅佛像微型图,右边是他的信徒之一。与传统蒙古文手稿一样,这部手稿封底上描绘的是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这幅 1837 年制作于印度南部的插图手抄本由 72 幅全色手绘图像组成,展示了在那一时期印度马都拉不同等级、宗教与民族的男性与女性的形象。 如首页所示,这本册子由在一家由美国传教士建立的英语学校任教的印度写作老师编撰而成,后交予牧师威廉·特威宁。 本手稿描绘了马都拉地区的印度服饰与珠宝饰品,因为他们出现在西方文化影响南亚服饰与风格之前。 每幅肖像插画均有英语和泰米尔语标题,每部作品的扉页包括英语、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

479 B.C.宗教和哲学

孔子(551-479)的弟子在其死后不久编纂《论语》

孔子七经的碑文位于国家大学门外,即东汉时期首都洛阳的南侧。 这些碑文创作于 175 至 183 年,蔡邕和一群学者为了防止儒家的七经被篡改成为支持某些特定观点,于是向皇帝上书要求将七经雕刻在石碑上。它们亦称为《汉石经》和《一字石经》。七经 — 《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公羊家法》和 《论语》— 是以汉朝标准的书写体拷贝和雕刻的。每本经书均基于一个学派的传播与注释文字,注释部分还列举了各学派的不同之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雕刻在石头上并且具有“版本”意义的书籍。它们出自中国国家图书馆,由 230,000 多片各种不同材料(龟甲、青铜、石头)制作而成的拓片构成,对研究中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间传说、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以及其他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圣经》的前五卷书(律法书)最终成型

大马士革摩西五经约成书于 1000 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圣经手稿之一。它包括完整注音、重读和马索拉注记。手稿开头处有缺损,开始于“创世纪”第 9 章 26 节,且其“出埃及记”第 18 章的 1-23 节缺失。该手稿以东方方体字书写在羊皮纸上,每页文字分三列,每列 20 行。手稿最初归大马士革犹太社区(因此得名)所有,1915 年被收藏家和藏书家 D.S. 沙逊 (D.S. Sassoon) 购得。犹太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后更名为以色列国家图书馆)于 1975 年买下此手稿。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卷,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马索拉注记是重要注解的综合记录,于 7-10 世纪由被称为马索拉学士 (Masoretes) 的犹太抄写员和学者们编制,被视为希伯来文圣经书面和口头传播的权威注记。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帝国从希腊延伸到印度西部

这幅 1833 年出版的拉丁语地图展示了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 356–323 年)征服的地区,其帝国版图横跨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和中东及阿富汗。公元前 326 年,亚历山大出兵进攻印度,但在北印度的西斯河(现称比亚斯河)河岸因军队疲乏发生兵变,只得无功而返。该地图显示了亚历山大所建立的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包括阿拉霍西亚的亚历山德里亚(阿富汗坎大哈市)、阿里亚纳的亚历山德里亚(阿富汗赫拉特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等。地名显示为传统的拉丁语版本,例如 Arabia Deserta(沙漠阿拉伯)和 Arabia Felix(福地阿拉伯)。该地图的一项显著特征是,其左下侧给出了三种比例尺,分别采用了古代所用的三种不同距离度量法:Stadium Quorum(古罗马)、Miliara Romana(古希腊)和 Leucae Gallicae(古法国)。该地图由工程师、地理学家和地球仪制造商费力克斯·迪拉马切 (Félix Delamarche) 制作,他是重要的法国制图师查理·弗朗索瓦·迪拉马切(Charles-François Delamarche,1740–1817 年)的儿子。费力克斯继承了其父亲的事业,并于 1820 年制作了 Atlas de la géographie ancienne et moderne(《古代和现代地理学图册》),这一图册在 19 世纪被法国圣西尔军校采用,并多次重印。

中国设立科举制度

《礼记》为儒学五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礼记》乃中国秦始皇帝于公元213年前后焚书后由孔子门徒,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传习《礼经》的记录文章汇集。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涉及秦汉以前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典章制度等,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即礼仪,也指仪式、礼制,提供为人行为标准。此书主要记载及论述反映儒家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的先秦礼制、礼意、典 礼、仪式并解释仪礼。当人们把礼仪引入自己的生活,「礼」的思想即与为人、伦理及社会秩序紧密联系。此部刻本避免了宋代讳字,如玄、殷、匡、恒等。这些讳字至南宋光宗 (1190–94年) 而止,則其刊刻年代大抵可知。此本另一特点是注文中的「释文」、「重意」、「重言」及被释字词,都用墨盖子白文标示。且版心较狹窄、小黑口。此类版式与南宋 (1127–1279年) 建安所刻符合。建安乃南宋三大出版中心之一。按在南宋时期,儒家经书刻本,尤其是建安坊刻,在坊间所流行的常附《经典释文》的音义,并增入插图谓「纂图」及「互注」,即在某文句下注出其它书所引的同样文句。「重言」就是在一书某文句下,将本书其它篇章中的文字相同的词句一一注出。「重意」就是在一书某文句下,注出本书其他篇章中意思近似的词句。此类版本視为有助于科舉的參考用书,目的是使考生易懂易记,灵活掌握书中文字內容。此书原为文学家及书画家袁克文 (1890-1931年) 所珍藏。袁克文乃民国第二任总统袁世凯 (1859–1916年) 第二子。卷前有袁氏于1916年手书题记,内述礼记郑注附释文重言重意,審为建安本。信此乃善本。后始知此书为天一阁故物,为贾人盜出云云。

罗马犹太行省统治者大希律王去世

这份阿拉伯文手稿讲述了近东地区罗马帝国各省份的历史,特别提到大希律王 (King Herod the Great) 和他所创立的王朝。这份手稿的开头和结尾缺失了很多页。其余部分从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历史,一直讲述到公元 70 年圣殿被罗马皇帝提图斯 (Titus) 摧毁。手稿的作者、标题和抄写日期均未知。这部作品的制作日期初步认定为 17 世纪。正文没有插图或装饰,只短语以红色标示,这些标注的时间与手稿并非同一时代。手稿没有装订。这部作品是一部政治和军事史,没有引用《圣经》中的事件,也没有提及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时代。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部罕见的科普特作品。手稿内文的来源尚未确定,但作者是基于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 (Flavius Josephus) 的著作而撰写的。大希律王是安提帕特 (Antipater) 的儿子,公元前 37 年,他成为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国王,公元前 4 年去世前一直在位。在他动荡不安的统治期间,希律王在实现其野心时表现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建设公共工程的巨大热情,以及残酷无情。他所创立的王朝一直统治着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及其周围疆域,直到公元一世纪后期。这份手稿一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也没有重要的编辑。这部作品是伊兰·莫法赫 (Iryan Moftah) 科普特书稿集的一部分,收藏在美利坚大学开罗分校。

拿撒勒人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

这本亚美尼亚语的《福音书索引》由伊斯法罕(今伊朗境内)亚美尼亚区诺加戈法(今朱利法区)的圣萨瓦尔多修道院,于 1635 年编写、装饰并装订而成。伊斯法罕当时是萨菲王朝的首都。手稿装饰雅致,配有四幅福音传道者画像以及花饰、页首花饰和动物形或人形装饰性首字母。前七页内的微型图是后人添加的。此手稿是德国柏林国立普鲁士文化基金会图书馆收藏的 128 幅亚美尼亚语手稿中的珍品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

这本出自唐朝仪凤元年(676 年)的完整卷轴出土于中国敦煌。 这本卷轴包括《金刚经》 (Prajna pāramitā sutra),这是一本大乘佛教 prajñā 经书 中的一本重要的宗教经书,也是中国禅文化(日本禅宗)佛教的基础经书。 这本经书约在南北朝时代传入中国,其中有众多翻译版本,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最受推崇。 几代人均认为吟诵《金刚经》将赋予人无限的荣耀。 人们竞相复制与印制,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prajñā 意思为“智慧”; pāramitā 意思为跨越生死,到达教化的彼岸;“金刚”喻意为坚定与对智慧渴望。 佛经的基本信息为如果一个人的信念固若金汤,他就可以摆脱所有的痛苦和煎熬。 这本卷轴由故宫图书馆校对,故宫行政官员奉圣旨进行完善,是典型的唐代宫廷手稿。 女皇武则天(624-705 年)在其母亲逝世时命令复制《法华经》与《金刚经》。

罗马皇帝维斯帕先建造的斗兽场向公众开放

这张罗马斗兽场的彩色染色照片是底特律出版公司 (1905) 书目中《意大利建筑和其他遗址风光》(“Views of Architecture and Other Sites in Italy”)的一个部分。在公元 64-68 年,皇帝尼禄在罗马中心修建了一座非常奢侈的宫殿。他死后,继任者维斯帕先(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亚努斯)在尼禄宫殿内靠湖边的地方建了一个竞技场。修建始于公元 70 年,于维斯帕先的儿子提图斯统治时代(即大约公元 82 年)建成。建筑有三层拱廊并交替使用多利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的柱子。它呈椭圆形,长大约 190 米,宽大约 155 米,大约 50 米高。分层排列的座位能容纳大约 50,000 名观众,围坐在表演角斗的橄榄形竞技场边。在这个舞台上,角斗士通常是奴隶、罪犯、战俘或其它丧失了公民权利的人,他们将决斗至死。“Arena”(竞技场)一词来源于拉丁词语“沙”,通常铺在舞台上以吸收角斗士所流的血。台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综合体包括隧道和兽笼。台上的地板门用于增加出其不意的观看效果。斗兽场作为罗马的娱乐中心持续了近 500 年。


邮箱
huangbenjincv@163.com